|
时间:24-02-06 来源: 作者:宋婉若 编辑:金刀
如今,课间不出教室,课余不出寝室,假期不出家门,似乎成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大学生的自我“圈养”。相较于中小学生的被“圈养”,大学生这种自我“圈养”现象同样值得关注。
大学生自我“圈养”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观察,每到下课时间,很多大学生都不出教室,他们坐在教室里,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或者小声聊天。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也很少有人起身活动。除此之外,课余时间待在宿舍不外出和假期“宅家”不出门也是大学生自我“圈养”的表现。
笔者认为,大学生自我“圈养”的原因有三:
第一,沉迷手机。如今,手机上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软件给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使得很多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造成了他们手机不离手的现状。沉迷手机既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占用大量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睡眠不足。现今,大学生熬夜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大学生在12点后才睡觉,更有甚者会熬夜到凌晨。晚上很晚睡,早上要早起上课,这导致大学生的睡眠时间缺乏,直接影响他们白天的精神状态,导致出现上课精神不振,下课睡倒一片的现象。
第三,不爱运动。如今,大学生大多不爱运动。有些大学生即使不困,课间也不愿起身活动一下。不爱运动主要是惰性使然。此外,在长期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在观念上大多不重视体育,且对强制性措施具有抵触心理,于是养成了不爱运动的习惯。长期不运动不仅易引起肥胖、心肺功能减弱等问题,还不利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圈养”,不仅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让“脆皮大学生”频频出现,而且还会减弱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产生不少“社恐”大学生,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要努力走出自我“圈养”的生活日常。
首先,大学生要提高对手机的自控力,不做手机的奴仆。大学生要制定每天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就不会因为无所事事而过度使用手机。摆脱手机控制,可以采用“手机戒断法”,设置无电子产品时间,开启静音模式,在特定的时间浏览信息,从而控制使用手机时间。
其次,大学生要坚持运动,与运动场“交朋友”。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运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将运动的想法付诸实践,养成运动的习惯,自觉坚持运动。还可以寻找运动的同伴,在共同运动中获得快乐,培养对运动的兴趣。课间时,可以多在走廊里活动活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舒展舒展身体,缓解一下上课的疲劳。课后,到操场上跑几圈,在校园里散散步,和朋友一起打打球,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大学生应多参加实践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大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论学习,还应包括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提升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大学生应善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多用双眼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多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地。大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理,体验生活、适应社会,增长本领、磨炼意志。
让大学生走出自我“圈养”的生活状态,除了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关注和重视这一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惟其如此,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收获灿烂的人生。 (长沙师范学院学生 宋婉若)
2024年09月11日 10点00分
2024年08月26日 15点30分
2024年08月02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