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小学科学课堂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

时间:24-04-16    来源:   作者:曾国和    编辑:金刀

在一些学校走访时,能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以前从没教过科学课,有的知识我自己都不太清楚,真不知怎么教!”的确,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很少,专业教师更是如凤毛麟角,大多是语文、数学教师兼任科学课,这种“兼职”现象导致很多教师“偏科”,即以语文、数学为主科,科学等其他学科做“搭头”(副科),平时“主课”挤占“副科”的时间,临近期末,“副科”突击几节课,出几个“打靶题”,让学生熟记,用以应付期末考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是专业(专职)教师少,另一方面是学校对科学课等所谓的副科不够重视,把科学课作为“搭头”来弥补语文、数学教师工作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师也把这些课当作“搭头”来应付,不愿去深入探究科学课的奥秘,自然,在这些教师的科学课上就难以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

科学,从来不是孤立的,学科之间是互有关联的,科学课与其他课程尤其如此,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科学课上充分发扬教师科学的教学精神,才能把科学课上得精彩,上出成效。

一、 科学课是学科渗透的“粘合剂”和“兴奋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学科渗透的“粘合剂”。其综合性既体现在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也体现在要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通过学科间整合的形式,实现学科联动,促进儿童的完整发展。

科学课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所呈现的是与师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科学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科学课的正常教学对提高学生在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科学课教师要有认真探究的精神

科学课教师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首先必须树立当“全科”教师的意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教育,实行的就是全科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几乎囊括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内容,师范生所进行的系统性、综合性培训足以让他们胜任小学任何学科的教学。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其中很多还是非专业学科教师,所以必须认真阅读学习,广泛涉猎小学各学科基础知识,静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社会学习,认真钻研各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先天不足后天补”,才能尽快适应当前各学科的教学。

其次,科学课教师必须树立认真探究的思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说的都是要求教师勤学习、常探究、善积累,特别是科学课,教师必须有探究精神,不畏难、不偷懒,养成勤动手、多实践的习惯,才能引导学生探究,才能顺利为学生释疑解惑,才能有机地与学生互动、进行学科渗透。

第三,科学课教师必须养成课前“做足功课”的习惯。每一堂科学课前,必须按课程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认真准备教具、学具,认真思考课堂探究的每一个环节,提前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了然如胸,便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三、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

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分析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开启思维,拓宽思路,勇于挑战,乐于展示,享受学习成长的乐趣。

1.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需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好的课堂导入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课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看动画、猜谜语、做演示等形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对即将接触的知识的浓厚兴趣,呈现出跃跃欲试的精神状态。如在教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课时,可以先播放小朋友坐滑滑梯、滑雪、大熊猫滚山坡的视频,以这些直观、真实、有趣的画面引出课题,小朋友自然倍感兴趣。

2.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课程目标和注意事项,大部分的时间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多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失误,那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实验,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不要怕学生犯错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不断探究中纠正错误,在自纠中得出的知识经验,其效果更佳。

3.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需要跳出固有思维

教材是为教育者进行教学所提供的最主要的媒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先教学生容易接受的,或者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把枯燥一点的内容推后教学,便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深化理解;再比如,把全期教材中相类似的,或衔接紧密的内容归纳到一块进行教学,便于深化巩固。

精心的教学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别是科学课,在室内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或在室外开展的实践活动,教师既要面对思维千变万化的个体,也要面对个性千差万别的班级集体,教学活动很可能难以按教学预设顺利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及时捕捉亮点资源,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顺利地将课堂引入更新颖、更富有创新思维的轨道上去。

4.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需要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活动性质的课程,它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当中。现行小学科学教材插图多,如果仅仅靠插图和说教进行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课堂效率。

怎么办?

一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运用现代的光、声、电“有声有色”地呈现自然现象和人文资料,直观诠释教材内容,真实还原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现代信息技术还能整合科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要充分发挥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树立人人争当小小科学家的思想,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发明制作,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5.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要让全体学生自主“玩”、合作“玩”,在“玩”中开发智力、增强感情、增进交流,要大力提倡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相互帮助,加强写作。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6. 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精神,需要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评价

科学课探究活动多,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给予水到渠成的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二年级学生在探究磁铁“拉动”小车后,一位学生把这种拉力称之为“磁力”,当时老师这样评价她的学生,“你的结论和科学家的一样,科学家也是这么说的”,一句恰到好处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那节课这个学生都处在兴奋中,也许他的未来就是科学家呢。

总之,上好小学科学课,需要科学课教师认真对待,科学探究,科学开展教学活动。(本网评论员 曾国和)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