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07-25 11:27:50 来源:湘微教育 作者: 编辑:汤佳
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开始推选啦!本次活动投票时间自7月20日开始,将在公布的64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南两位老师入选。
如何进行投票?一起来看。
投票规则
1、 投票时间从7月20日0:00至8月15日24:00。
2、 投票范围为主办单位公布的候选人共64名。
3、 报纸投票方式:参与投票者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投票系统,查看候选人事迹,按提示投票选择支持的候选人。 (下方为二维码)
4、 网络投票方式:点击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专题”页面链接,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
5、 每个用户全程限投10票,对同一候选人限投一票。在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6、 本次投票一律免费。
7、 本次推选活动坚持群众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举办单位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10-82296625,监督邮箱:jiandu@jyb.cn。
山区孩子的“启明星”
——记湖南石门苏市完小校长
王怀军
从教30多年,她记不请为多少贫困学生担保或者资助学杂费、生活费,甚至有些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困的学生进了高中、上了大学,她还给他们寄去零用钱。 从教30多年,虽然她有几次走出深山、进城工作的机会,但她都因山区交通不便、留守儿童离不开她为由,主动放弃了。她选择了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妈妈、放学后教孩子们洗澡、洗衣服甚至还要陪一二年级学生睡觉、盖被子的生活。——题记
事迹说明
自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扎根山区、甘守清贫,像母亲一样照料留守儿童,先后获得湖南省师德标兵、湖南省首届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8年,王怀军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坚守深山35年,只为照顾好山里娃
王怀军的家乡湖南省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县。时至今日,还是一个省级贫困县,境内的壶瓶山主峰是全省最高点,素有“湖南屋脊”之称。而她35年的工作地,始终就在壶瓶山山麓的雁池乡境内。
让人有些不可理解的是,虽然她曾有几次走出深山、进城工作的机会,但她都主动放弃了。
1984年,王怀军高中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试,当上了家乡雁池乡苏市片区三亩池教学点的一名小学民办教师。3年后,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当时政策允许子女顶职,父亲决定由她顶班到县城工作。经过一番痛苦抉择后,她对父亲说:“我教了几年书,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也舍不得丢下这些孩子。”
那一年,她才23岁。如果说这次放弃进城的机会,是因为年轻气盛,那么接下来的一次次机会,就不是一个“年轻气盛”可以成为理由的。
此后不久,她参加民师内招,被录取到津市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分配时,一位在城里为官的亲戚主动跟她说,可以将她分配到县城学校。可她犹豫几天后,她给出的回复让人无言以对。她说:“我去师范读书那天答应过那里的孩子们,毕业后一定回去的。”就这样,她又回到了曾经工作了10年的三亩池教学点,直至山区学校布局调整后,三亩池教学点撤销。
2005年,她在一个个教学点工作了21年之后,调入苏市完小并担任校长。2008年,有位同学从市直机关调到石门当了“县官”,主动提出愿意帮帮她,让她进城工作。她已经在山区工作了24年,符合进城条件。她当时的家庭环境也确实需要改善一下: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儿正在城里读高三,再过半年就要参加高考,确实需要照顾;她的父亲已因病去世多年,而母亲早在1995年就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一发病就必须想法设法送进100余公里之外的县人民医院治疗,山高路险,可谓困难重重。而且,因为丈夫是上门女婿,按照山区农村的传统习俗,照顾母亲的重担非她莫属。
她那位好心的同学,就是知道她母亲那些日子里正在县人民医院住院,而守在身边照顾老人的却是王怀军的丈夫之后,才主动打电话给王怀军的。
同学打来电话的时候,王怀军正在给学校的孩子们烤鞋子。
山区集中办校后,孩子必须住校,最小的孩子才六岁,需要老师们从学习到生活一条龙的照顾。她哪怕已经是校长,但每天晚上孩子们睡觉后,她都会查遍所有寝室,自己才敢睡觉。那个同学打电话的时间是那年隆冬季节的深夜,因为一连下了几天暴雪,孩子们小,许多孩子白天的课间堆雪人打雪仗。那天晚上查寝室的过程中,她发现许多孩子的鞋袜都湿透了。想起这些湿漉漉的鞋子,一个晚上之后肯定会结冰,孩子们明天怎么穿吗?她不忍心,也不好惊扰其他老师,便一个人一间间寝室、一双双鞋子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最后拎回来大大小小30多双湿鞋,生了两堆木炭火,一边备课一边烤鞋子。
电话那头,是老同学句句温暖的话语,电话这头是鞋子里冒出的阵阵热气,热气夹杂着的脚臭气阵阵直冲脑门,她用餐巾纸塞着鼻孔,随口说了句道谢的话:
“感谢老同学关心,可……”说话间,塞在鼻孔里的纸巾掉了出来,一股熏人的臭气乘虚而入,一抹鼻涕、以及一抹眼泪也被熏了出来。她接着说:“可这些孩子们……”
她没有说完,继续抹鼻涕,继续擦眼泪。但这时的鼻涕眼泪,已经与阵阵臭气无关。
事实上,就算她狠心离开孩子,而孩子们却离不开她。哪怕孩子们是住校,但山区家庭居住分散,交通极其不便,而且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们把小小的孩子牵到她面前,就等于把孩子的一切交给了她。母亲的本能让她只能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妈妈,放学后教他们洗澡,给他们洗衣服,甚至还要陪一二年级学生睡觉,为孩子们盖被子,叫孩子们起来上厕所,孩子病了就带他们看医生。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她在水晶完小教书期间,曾在寝室里睡了整整三年,直到学校请了保育员才搬出寝室。
这一切,就是她舍弃难舍的小家,一心扑在山区教育岗位的理由。直至今日,一干就是35年。
甘做“猪贩子”,也要改善农村学校条件
2008年下半年,她调任该校校长。学校地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集镇上。走马上任后的开学那天,她站在校门口,却看到孩子们舍近求远去了别的学校,原本有260多名在籍学生,那时候已经仅剩160多名。她心里冒出阵阵说不出的沉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学校面貌。
决心下定后,她立马向辖区7个村村支两委汇报,并带领教师家访,村村走,家家到,户户落,随后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郑重表态:一定把学生当作自己子女来教育,一个学期的时间,一定让大家看到一所不一样的学校。一期结束,乡中心校综合评估,苏市完小获得3项第一、4项第二,家长放心了,现有学生稳定下来了。
但学校的硬件设施依然是块心病。那年12月,新一轮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她抓住机遇申报,并成功立项。
为了筹措资金,她一方面开源节流,勤工俭学,带领师生利用课余开辟菜园、种菜养猪,那几年每年还养了40头生猪。为了卖得好价钱,她利用周末,亲自押车到百多公里外的石门县城、近两百公里外的澧县津市卖肉猪,每年创纯利润4万余元,还因此得了一个“猪贩子”的美名。
另一方面,她奔波于市、县各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学校困难。为了节省开支,她坐班车,吃盒饭,住廉价旅馆。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最终获得项目资金120多万元,外援资金42万元。
2009年8月底,学校的基建工程接近收尾了。这天,她的女儿要远赴哈尔滨上大学读书了,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孩子,肯定希望父母送她一回。她原本也是准备送女儿上大学的。可这天早上,一家三口都已经坐上了去县城的客班汽车,学校的自来水却断流了。原因其实也不复杂,水管是从一农户的菜园经过的,由于这位户主没有与他在外打工的老婆商量,老婆回来后不同意,果断把水管截断了。
校道硬化工程队的负责人启动混凝土搅拌机,发现没有水后,赶紧打电话给她。她有些急了,一边给身边的父女俩说:“我去去就来。”一边风风火火下车跑回学校。
可惜这一去就没法脱身了,她只得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自己还没开口,女儿却先说话了:
“妈,你忙学校的事情去吧!”
她理解女儿挂掉电话时的心情,但她没法弥补,那张已经预购的火车票,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因为没有去送女儿上大学,女儿冷冰冰地叫了四年“王校长”,直到自己后来也当了老师才说:“妈妈,我懂你了!”
就是凭这样的执着,苏市完小的面貌迅速改善,并被确定为石门县同批次第一所农村合格学校创建迎接验收的农村片完小。
学校旧貌换新颜,附近的学生们也不再舍近求远了,连许多随着父母到打工地求学的孩子们,也纷纷回了老家,享受着家乡校园的幸福与快乐,老师们也干劲十足。
面对这一切,她开心地笑了。
组建“妈妈联盟”,只因教育事业需要
35年如一日,王怀军为山区孩子的成长倾尽了一切。有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免费读完义务教育阶段后,就因为经济窘迫面临失学危险。更有甚者,因为父母预想到孩子读不起高中大学的可能,干脆提前让孩子退学。
早在三亩池教学点工作的时候,有位名叫吴远明的学生,还在三年级读书的时候,就因为家里困难辍学了。她翻山越岭上门劝学,孩子的父亲却说:“王老师啊,哪个做大人的不想孩子多读几句书?你看他妈妈还睡在床上,买药的钱都没有,哪来钱让他读书?”
回到学校的那个夜晚,她失眠了。
第二天天一亮,她又来到吴远明家,承诺每月拿出20元钱帮助孩子,最后他父亲终于同意孩子入学。那时她每月的工资只有86元。7年后,吴远明考上了石门一中,她又陪他乘车百余公里,送他到一中报名,并替他交清了一学期的费用。从那时起,她每月给孩子50元生活费,还联系广东的朋友,让孩子的父母出去打工,这个孩子节假日就住在她家,还在她家过了两个春节。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现在已经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了。
30多年来,她已记不请为多少贫困学生担保或者资助学杂费、生活费。有些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困的学生进了高中、上了大学,她平常还给他们零用钱。如今,他们走出了大山,只要回家总是要来看望她这个启蒙老师。
为了更好地关爱山区孩子,担任苏市完小校长后,她深感个人的力量有限。她首先发起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学校所有留守儿童建了完善的档案和家庭成员联系卡。这张卡上,孩子父母的姓名、外出打工地址、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一应俱全。
在此基础上,今年她又发起组建了“留守儿童爱心妈妈联盟”。让学校的女老师都扮演“爱心妈妈”角色,时时刻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联盟”里的“妈妈”们,有许多还是未婚女孩子。其中不少还是远道而来的“特岗教师”。特岗教师大多不是本地人,或许苦于客观的家庭困难,她们选择了这一岗位,远离家乡奉献山区教育,上岗伊始难免感到孤独与失落。而走进这个“联盟”之后,她们很快进入角色,在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同时,也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这个联盟里,王怀军始终以“盟主”的身份,甘当这帮年轻教师的“妈妈”。只要听说有特岗教师要来工作,她就会放下手头事情,请车去接。周末,学校食堂不开餐,她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哪个老师缺什么生活用品,她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办好;哪个老师恋爱了,总是先和“妈妈校长”说说悄悄话;哪个女老师怀孕了,她就宰了自家老母鸡,熬好后送去。
日子一久,男老师们闲不住了,还说:王校长,你们有“爱心妈妈联盟”,我们是不是也组建个“爱心爸爸联盟”?
听起来就是一句开心的玩笑,但实质上,没有组建“爱心爸爸联盟”的男老师们,早已紧密配合“爱心妈妈联盟”,齐心协力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如今的苏市完小,已初步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护网络,不仅培养了留守儿童们自理、自立、自强、自律的品格,更为山区教育事业发挥了较好示范作用。
该联盟一成立,就引起了市县妇联等组织的高度重视。2018年5月3日,两级妇联组织还专门进校调研,并送来20个小恩机器人;当地群众伍红霞听说“留守儿童爱心妈妈联盟”成立后,专门到学校认领了特困生王依岚,并送来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王怀军说,自己已经54岁了,按照现在的规定,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她之所以牵头组建这个联盟,目的就是要激发年轻老师们关爱留守儿童的热情,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成长。她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35年坚守,王怀军甘做山区儿童的“启明星”,照亮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之路,自己却已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她35年如一日的奉献,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师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赞誉。她诠释的,是母爱的伟大,是人民教师的最美,是新时代教育扶贫的生动践行。
37年用心温暖整个寒冬
——记湖南省吉首大学教师
刘少英
37年坚守,只为用最淳朴的心温暖整个寒冬。过去37年,刘少英与癌症抗争过,与病魔较量过,但她始终把事业与生命融为一体,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把“教师”这个职业丰碑擦得更亮。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浇灌和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岗敬业、战斗不息的青春之歌。——题记
事迹说明
生于斯,工作于此,爱于斯。
1959年出生在湘西的刘少英,父亲便是援建湘西的老教育工作者。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她从小受父亲的熏陶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童年时,刘少英就有一个愿望,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教师。
1978年恢复高考后,刘少英考上了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体育教师。
“把事业与生命融为一体,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只要活着就要拼命为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这是刘少英的真实写照。
从教37年中,她以“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从“死神”中站立起来,曾5次放弃改行的机遇,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始终坚守在体育教学岗位上。她是“特别能吃苦的模范”“特别能战斗的骨干”“特别能奉献的表率”。她对事业痴心不改,对人至真至纯,她用“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浇灌和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岗敬业、战斗不息之歌!
常和学生一起打球谈心的“妈妈教授”
教师的天职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这些年,她全身心地耕耘着“责任田”,精心呵护着“责任田”中的“秧苗”。她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在课堂上她强调教与学相结合,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她从不担心学生的专业基础差,“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她抱定的教学宗旨。她注重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注重时间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吴春梅是花垣县农村来的一位苗族姑娘,从未摸过篮球。刘少英便课前课后手把手地教她,利用业余时间给她补课,使她很快掌握和提高了篮球技术。
周文健是刘少英八十年代教过的学生,如今她自己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可每谈到当年刘老师给她的关爱,特别是在实习时给她的帮助时,总会感动得眼泛泪花。那时她由于生性胆小,实习时面对学生竟讲不出一句话来。刘少英像好朋友像大姐姐一样与她谈心,开导她、鼓励她,耐心地给她传授教学经验,帮助她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并在每节实习课时都站在操场边,用眼神给她鼓励。
周文健说:“要是当时刘老师不是像好朋友般推心置腹地给我鼓励,我想我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逾越心里上的障碍。在学校我们既把刘老师当作一位可敬重的老师,更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我们的许多心里话都愿意讲给她听。”
刘少英的学生喜欢上她的课,用他们的话来说,上她的课虽然苦些累些,但却“是一种享受”。他们也喜欢课后的她,因为她常常会像母亲一般关爱他们。她课后常与学生一起打球谈心,同学们既畏惧又敬佩她,尊称她为“妈妈教授”。
刘少英在担任副主任、主任、院长16年来,除了正常的教学,还有大量的管理工作。可她从未马虎过,率领体育学院一班人在管理上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她不仅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带头搞科研,狠抓学科建设。体育学院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科学研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一个专科专业发展到两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三个硕士点(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学和专业硕士)、三个基地(“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湘西跆拳道柔道训练基地”)、获得湖南省“精品课程”“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2011年“体育学”获“一级学科”授予权并获“湖南省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被遴选为吉首大学首批博士点建设学科单位;2002年—2014年学院获国家体育总局课题31项;1999年—2014年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24项(其中重大招标1项,重点1项)等等。
癌症面前,依然是干一行爱一行
众所周知,从事体育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如果一个人患上了令人谈虎色变的癌症呢?他还会继续从事体育工作吗?相信这个问题会让很多人难以作答。然而,刘少英却用她这二十多年来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不熟悉刘少英的人,仅看她那风风火火豪放洒脱的处事风格,和她在教学球场上英姿勃发的身影,谁也不会想到她是一位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多年的癌症患者。
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一次,学校女教职工体检,发现她子宫瘤又增大了,医生说最好做切除手术,以防产生癌变。把工作视为生命的她,怕手术后不能上课,便选择了保守治疗。因为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严重透支了健康,在一次篮球比赛中,她突然昏倒在地,经送到医院检查初诊为Ca,医生建议马上去省城进一步检查治疗。她去了长沙肿瘤医院复诊,最后确定为浸润性子宫癌,并做了子宫卵巢全切和盆腔清扫手术。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后的第九天,刀口刚拆完线,她便不顾医生的劝阻,硬是犟着出了院,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要注意休养,避免激烈活动,否则会引起病情恶化,甚至会第二次判“死刑”。身边的亲人、领导、同事多次劝她改行,做些轻松的工作,而只有她自己没把自己当病人看,面对“死神”的威胁,谢绝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意,也耐心说服了家里的亲人,做出了病好后即重登体育教坛的又一次人生选择。
记得一次上排球公开课,由于当时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只能利用学生食堂上室内课,当她爬上近两米高的窗架上去挂排球网时,百多斤重的旧窗架连同钢筋一起垮下来,全部压在身上,造成全身性外伤和第三、第四椎间盘脱出。经医院牵引治疗,虽然椎间盘复了位,但时常激烈疼痛使她连腰都直不起来,她藏起了医院出具的假条,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仅在寒假中休息了一个月,又重新登上了体育讲台。
三十多年如一日,她对体育教育事业那份痴心不改的爱,早已让她将其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仅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甚至做起事来比健康人还拼命。
虽是体育老师,但始终是学生心里的靠山
刘少英平日里要拖着病体上课,课后要思考学院的发展与建设,在家里要相夫教子,晚上要熬夜做科研。就算时间再紧,她也一定会挤出时间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中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钱实习,竟张榜出售自己的棉被。刘少英得知此事后,悄悄给这个学生送去了实习期间所需的费用。
有一位女生在刚入校时被谣传在中学时有偷窃行为,该生百口莫辩,非常痛苦。刘少英在与她谈心中发现她为此事几近崩溃,甚至有了寻短见的念头。她心急如焚,一方面好言安慰,承诺一定还她一个清白;一方面专程驱车去了该生的母校——离吉首100多公里的沅陵一中进行调查,并查出了真正的偷盗者,平息了谣传,还了这位女同学的清白。
多年来,面对毕业生就业新形势,她四处奔波,千方百计为毕业生联系工作单位。她先后向各大、中、专、中学、公安局、工商局等五十多个单位推荐了100多名优秀毕业生。
一位被推荐到深圳市任教的农村学生感动地说:“人家说找工作要有靠山,我体会到,真才实学才是靠山,学校和老师才是靠山。”
刘少英从教三十七年来,像这样关爱学生的事例不胜枚举。她把对学生的爱已深深地融进了自己的血液中,在一件小事中,一句问候里,甚至一个眼神中。只要生命不息,她对学生的爱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
她的奉献与执着,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
刘少英的爱是博爱,她不仅爱她的事业,她还爱她的学生,爱她的同事。然而,一直以来让她感到内疚的是她给予自己家人的爱太少。在她看来,对事业对学生对同事对朋友的爱是“大爱”,对自己家人的爱是“小爱”,因此多年来每当二者相冲突时总是后者让步。
为了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自己钟爱的体育教育事业,她把自己的婚期一推再推,直到29岁才结婚。为了不影响参加重大比赛和带学生外出实习,她3次放弃了当妈妈的机会,32岁那年才生下女儿。刚为人母不到3个月,她又带着女儿和保姆一起,去怀化市参加了省篮球一级裁判的考试。孩子刚满7个月,她又铁着心肠将尚未断奶的女儿丢给丈夫,毅然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以自己超强的实力得到省体委领导的认可而担任了湖南省女子龙舟队的运动员兼队长。
她与队友冒风雨、顶烈日在岳阳进行了7个月强化训练,最终在广西南宁力克群雄,夺得了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龙舟赛金杯。凯旋时,当晒得黝黑的刘少英拥抱着女儿想亲吻她时,女儿却拼命推开她,哭喊着要爸爸。此情此景,令这位平时淌血流汗不皱眉头的巾帼强人,眼中噙满了辛酸的泪水。
确实,这些年来对事业、对学生,她付出过很多很多,而对家庭、对丈夫、对女儿,她给予的却太少太少。她一直对家人怀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但性格好强的她平时是不向家人表白的。而他的丈夫也太了解她,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她的病榻前还是在她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默默地待候她、支持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刘少英把爱全付给了教育事业、付给了学生、付给了同事、付给了工作……可从没想到对自己倾注一点点爱,她的奉献、她的敬业、她的执着,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
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湖南省新苗体育奖学金”“湖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国培计划” 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工作者、优秀培训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师团队”负责人等荣誉称号。《光明日报》《 中国体育报》《工人日报》《中国学校体育》《湘西电视台》《边城视听报》《吉首大学报》《神地》《景色人生—潇湘儿女颂》等新闻媒体、杂志曾对她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刘少英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业务、做科研。先后撰写了《贺龙体育思想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主编了《休闲体育》、《控制原理与篮球技术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教程》和《大学体育与健康》等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社科联、体育局等课题7项,吉首大学重点、一般、研究生处课题10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并在国家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了80多篇颇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数篇参加国家级、省级论文报告会获一、二等奖多项。
在同事们眼里,这些年,刘少英用火热的情对待工作,用诚挚的心对待学生,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用自己朴实的言行赢得了师生的敬佩,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撑起一片蓝天。
编号:35 姓名:王怀军
编号:36 姓名:刘少英
具体事迹及投票链接请点击查看: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