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4-10-11 来源:红网、宁波日报 作者:王学进 编辑:朱彤
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以来,不少宁波家长,尤其是那些家有“学习困难生”的家长,便期盼宁波的医院也能早日开设类似门诊。民有所呼,医院便积极响应。据记者获悉,为配合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于10月12日正式开设“学习困难门诊”,这也是宁波市首个此类门诊。(10月10日《宁波日报》)
学习困难找谁?当然是找老师!错,得找医生。自2022年以来,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地的一些大医院相继开设“学习困难门诊”,这些门诊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捧。当年暑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甚至因“一号难求”登上了热搜。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让医疗市场看到了新的机遇,公立医院纷纷效仿,一些拥有资质的私立医院也趁势推出类似门诊。
然而,从某些症状来看,如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阅读时漏字、加字,存在文本理解困难;书写时出现写反字、笔顺错误,甚至乱写;有些孩子无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还有些孩子沉迷于游戏等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似乎确实表现得像是“病”,需要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但也有些问题可能并非“病”,而是与学习习惯或智力结构有关。
不过,家长们对此可能不太在意,不论孩子是何种情况,都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孩子前往“学习困难门诊”就诊。这是否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味呢?
有必要提醒家长,不应对“学习困难门诊”抱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要把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希望全寄托在医生身上。首先,家长需要明确孩子是否真正患有某种疾病,而不是将不良的学习习惯或智力缺陷误认为精神疾病。其次,即使确诊为相关疾病,也不宜对治疗效果寄予过高的期望。很多孩子的学习困难源自超强的学习压力,即便在短期内有所改善,回到原有的学习环境后,症状可能复发。最后,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家长需要谨慎考虑是选择中医、西医,还是物理或心理治疗,尤其是在用药问题上应当格外小心。
以常见的多动症为例,根据公开资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行为障碍,患病率一般在3%-5%之间,男女比例为4:1,小学一个班级里可能就有两三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
一旦确诊为ADHD,医生通常会开具专注达或择思达等药物,这些药物据称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副作用,如容易上瘾。此外,药物价格不菲(年花费约为17000元),且不纳入医保范围。还有一些家长偏爱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利他林,被称为“聪明药”,但实际上它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反而可能带来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副作用,滥用后果严重。家长应对此有清醒认识,而医生也应谨慎开药。
总的来说,家长需要冷静看待“学习困难门诊”火爆的现象。虽然医生可以帮助确诊并治疗部分真正有疾病的孩子,但更重要的责任仍然在学校和家庭。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只有老师和家长转变育人理念、优化教育方法,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习负担,孩子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拥有应有的青春活力。(作者:王学进)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