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 焦点 要闻 综合 市州 高校 图片 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图片

传承民间艺术排练花灯戏

时间:14-08-22 15:59:17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qzq 编辑:qzq



   

本网讯  旦角包头巾,系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叫“花子”,头戴皮帽或扎头巾,右手执大蒲扇。丑角围着旦角旋转唱跳。8月10日,武陵源区天子山中心学校的舞蹈室里,8名学生在两位民间艺人和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花灯戏《十唱校园新风尚》。

流传于张家界地区的花灯戏,轻松灵活,既歌且舞,亦庄亦谐,风趣幽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此次排练是为了参加8月15日在魅力湘西大剧场正式举行的“欢乐潇湘、快乐武陵源”群众文艺汇演暨民歌赛总决赛,这也是唯一一支由学生参演的代表队。

近年来,武陵源区天子山中心学校大力推行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传统文化立校,以民间特色兴校,积极传承和弘扬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先后将具有当地浓郁传统特色的围鼓、唢呐等请进校园,聘请民间艺人为学生授艺。此举在武陵源区开了传承民俗文化的先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也成为“00”后学生们的最受欢迎的课余爱好。

改编张家界花灯,让它成为易学易舞的校园舞蹈,是学校负责人熊朝信心中酝酿许久的一个想法,“传统正在消亡,消亡的不仅仅是戏曲和文化,更有信仰与情怀。”把张家界花灯从舞台请进到校园,不仅能很好的继承发扬这门在张家界地区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还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当这个想法被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展现在舞台时,熊朝信的心中除涌上一丝丝欣慰外,更多的是在思考下一步如何将围鼓、唢呐、二胡、笛子等民间传统乐器表演与花灯戏表演融合在一起,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从挑选演员到正式登台演出,只有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小演员们在民间艺人和老师的指点下,已经学的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指导教师向丽群介绍,参赛能不能拿奖,并不重要。更需要的是社会对传承民间艺术的认可和支持。

阅读连接:张家界花灯

张家界花灯花灯戏的特点是演员少(一丑一旦),道具少(两把折扇、一支牧笛、一根马鞭),乐器少(大筒一把、鼓一面、大、小锣各一、钵两对),场地小(一方木桌);唱词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婉转悠扬,既有江南丝竹婉约之韵,又不失土家峒蛮俚俗之音,“咦儿呀得喂”是每出花灯曲目必用之衬词;表演动作载歌载舞,粗狂中透出土家山寨的泥土芬芳;有广泛的群众性,每盘花灯演出时,围观群众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台上两人表演,台下数十人帮腔。

花灯戏源于花灯歌舞。按照传统习惯,正月初三起灯,走乡串寨登门献艺,正月十五会聚城镇。花灯戏早在清朝已蔚然成风,并已由歌舞花灯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花灯戏了。其形式多为“一旦一丑”两人跳,旦角包头巾,系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叫“花子”,头戴皮帽或扎头巾,右手执大蒲扇。丑角围着妹子旋转唱跳。剧目有《王三卖货》、《小放牛》、《打铁》、《王瞎子算命》等100余个。其艺术特点是:轻松灵活,既歌且舞,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群众喜闻乐见。

花灯戏唱腔分灯调和杂调两类。其唱腔有三个特点:一是唱腔中衬字衬词多,有“哟嗬嗬”、“衣儿呀”、“呀衣哟”、“呀得儿喂、喂得儿呀”、“得儿一朵梅花”、“得儿一朵莲花”等,每个得儿必用花舌弹出,使唱腔风趣、形象;二是儿化音多,如:“哥儿”、“女且儿”、“花花儿”、“树树儿”等;三是一人唱众人帮的唱腔居多。(通讯员 屈泽清)

分享到:
0

了解有温度的教育资讯,尽在湖南教育网微信。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