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09-20 09:33:40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肖娜 编辑:肖娜
学生导演微电影《雷锋侠》走红网络触动时代痛点 |
www.hnedu.cn 发表时间: 时间标签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点击: 点击数 |
“蜘蛛侠”版雷锋故事走红中国网络 新华网上海9月19日电(记者潘旭 俞菀)一位由学生导演拍摄的微电影《雷锋侠》近期蹿红中国网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却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身披旧窗帘后成为“蜘蛛侠式”的英雄。 故事讲述了每天默默无闻地在街上铲小广告的环卫工人郑英雄,打开父亲留给他的遗物,看到一本雷锋日记与一套旧军装。在父亲的感召下,他决定做一名城市“雷锋侠”。闪闪的红星、雷锋帽、军用水壶,做好事不留名……电影里到处充满了雷锋时代的印记。 用旧货地摊上买来的旧窗帘改造成“超人”红色披风,古怪而突兀的旧风镜装扮成神秘“蜘蛛侠”,《蝙蝠侠》《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中的背景配乐,则让“雷锋侠”这个角色显得有些荒诞。 但是,这部时长27分钟的电影上传网络后却迅速蹿红,至今已获得超过200万的点击量。 就读于北京某电影艺术院校的导演马史(原名马帅)告诉记者,出生在军人家庭的他从小就有着“英雄情结”,此片想结合西方电影,塑造他心目中的英雄。“在我看来,在当今社会还敢于勇往直前地去做好人好事的就是英雄,我有很多心地善良的朋友,但他们在助人为乐时却麻烦重重”。 在电影里,“雷锋侠”的助人为乐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遭遇人们的冷嘲热讽和不法分子的讥笑打骂。“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一个人的话,大家一定以为是神经病。”马史说。 虽然只拥有22年的短暂人生,雷锋却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被编入教材的雷锋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以至于有人做了好人好事,就会被称为“活雷锋”。 长期从事电影艺术研究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厉震林说,小成本电影《雷锋侠》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动了当今时代的痛点——价值信仰的缺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时尚化、娱乐化的表现手法产生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常委梁鸿教授认为,《雷锋侠》引发的争议焦点不在于要不要雷锋精神,而是怎样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2000年开始,3月5日被命名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人数达200万人,他们因热情服务和绿衣白裤的穿着被中外游客亲切地称为“小白菜”。 “我从小就赞扬也会去做好人好事,只是具体做法会因时代而改变,其实,新世纪的‘雷锋’有很多。”马史说。 |
责任编辑:肖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