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5-12-25 08:42:07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本网编辑 编辑:本网编辑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教育时,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促进机会公平、推动资源配置公平,还是实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都记录着我国教育公平行进的一串串足迹。而这一年来,免除杂费、增加经费、提高待遇、改革高考,这一系列惠及教师与学生的政策也都相继出台,使中国教育改革向公平迈进了一大步。
义务教育公平的“新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和城镇学生的生均经费存在差别,农村学生总体低于城镇学生。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首次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两免一补”,学生上学负担减轻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不管是公办学校学生,还是民办学校学生,只要是义务教育学生,都将不用再交学杂费、教科书费了。
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也将得到政府提供的生活费补助。为了实现这“两免一补”政策,政府明后年将新增财政投入150多亿元。
农村娃进城上学“钱随人走”
“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就是要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的问题,推动‘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通俗地讲就是“钱随人走”。那么,哪些钱可以随人走?
财政部、教育部介绍,一是“两免一补”资金,学生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另一个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由国家统一确定基本补助标准,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国家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对学校足额安排公用经费补助。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制度实施后,大约1300万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会直接受益。
对民办教育“一视同仁”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政策还体现了对民办教育的“一视同仁”。
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此次出台的政策出发点,就是要切实履行政府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职责,对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视同仁”,都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根据《通知》,民办学校学生免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民办学校收费标准高于基准定额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国家对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此外,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样,免费获得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
高校招生改革,教育公平一大步
高考,是国人关心的大事;高校招生改革,一直都备受关注。去年国务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逐项细化明确工作要求。一年下来,亮点纷呈。
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水”
按照新政策,今年1月1日起,将取消取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共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而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被保留和完善,包括“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同时,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大幅缩水。根据此意见,今年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各地还要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来没有的加分项目,不得新增。
有特长的考生该咋办?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万名
谁说寒门难出贵子?据通知,今年将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三大专项计划,以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
其中,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今年安排招生5万名农村优秀学子,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甘肃等省区。
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的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上,也规定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优秀农村学生。
同时,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也将继续实施,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录取办法由各省(区、市)因地制宜确定。
自主招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
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均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
2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根据规定,4月底前,试点高校要完成审核考生材料并进行公示的环节,而自主招生考核时间集中在高考结束之后的6月10日至22日。
在招考内容上,今年自主招生对考生的申请条件更加明确、细化,或限定获奖情况,或要求学科水平,审核标准上较往年更为严格。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今年对申报专业新增系列限制,例如“在省级(含)以上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以及全国信息类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者,限报教育学、天文学和哲学专业”等。
此外,对自主招生规模,国家也将严格控制,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教师改革,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青少年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正在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都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均为尊师重教的大手笔。
教师待遇提高,越艰苦待遇越高
去年,有媒体曾经“起底”中西部基层教师的真实收入情况,一位在河北某县(市)工作15年的教师称,每月发到手的工资约2000元,只有年底才发些取暖费,除此之外,没有奖金,也没有年终奖,仅能解决温饱。
这不是少数基层老师的心声。说起待遇,很多老师都曾自嘲“整天围着学生转、操心多压力大;事业想上升,渠道却狭窄;工资待遇低,只能够温饱。”
再不能寒了老师们的心!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明确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老师们的待遇提高了,越是在艰苦的地区就越受照顾了,这样一来,老师们工作就更安心了。尤其是对乡村学校来说,不用再担心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了。
中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了
想评“教授”,却面临只能评“副高”的职业“天花板”;只擅长教学,却不擅长做科研写论文,就很难获得相应的职称和待遇;职称评定甚至还有暗箱操作、走后门等“潜规则”……
长期以来,说起职称,不少中小学老师都很闹心。如果不解决困扰在老师们心头的难题,整个教师队伍都会寒心,又怎么会有动力好好教学生?为此,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给老师们送出了一个大“红包”,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这其中就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修订原有职称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这意味着,基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将被打破,更多的一线从教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了,老师们也就更有动力提升教学工作了。
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统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教育部宣布,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试点范围将扩大。试点区内,教师资格考试有效期为三年,教师资格证须每五年注册一次。教师资格终身制被打破。
据悉,目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在校大学生可休学创业
梁优的创业项目“三只熊”亲子游,今年十一期间首次开团。
新学期,梁优又没有在学校里出现,这已经是他休学的第二年。
学校里已经没有他的同学了。除了梁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2011级的同学们今夏悉数毕业,多半去做了律师,这是他们最经典的就业道路之一。梁优理应是“同道中人”,可他却“出轨”了,选择创业,并且休学。
“创业”这个当下最时髦的潮流,卷进许多不甘现状的人投入它的怀抱。他们多数年轻,充满激情。而他们当中最年轻、最有激情的,莫若大学生。也许就在两三年前,你还没听说过“休学创业”这个概念,但是对于时下的大学生们来说,“休学创业”已不再“奇葩”,也不再是只属于美国的扎克伯格们的“天方夜谭”,而是成为政策支持的一种选择。
去年底,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到:“各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再次提到:“各高校要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特立独行的梁优因此不再是一个人,像他一样选择休学创业的大学生,陆续在各高校出现。(半月谈网记者王静;综合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