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综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

疫情催生教育信息化进入2.5G时代

时间:20-04-17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宋海波 肖玮    编辑:汤佳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全球政治经济形态。中国用三个月时间取得抗击疫情第一阶段的胜利,期间线上教育大热并经历各种考验,涌现许多生动的故事。随着全球疫情加剧,境外输入及无症感染者防控将成为我国中长期挑战,本文以疫情的深刻影响为基础,分析教育信息化的演进发展与未来走向。

一、 疫情发生前教育信息化原本的样子

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从1999年“千年虫”问题—2017年,近20年时间属于教育信息化1.0时代,重点解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通达、教育事务及数据资源电子化、人们信息化意识形成与培养等“三通两平台”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我要干”,各地各校及广大从业人员热情高涨,争项目、争资金,热火朝天地促进教育信息化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也同步形成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效益不佳、投资浪费等次生问题。

2018年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发展目标,促进教育信息化向数据融合、协同应用、全面覆盖、素质提升发展,且同期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民开展集约整合。2.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要我干”,全行业不再自行其是,而按整合的方向与标准开展协同有序建设。

按2.0行动计划,到2035年,随着我国“两个一百年”社会经济阶段目标达成及DT技术的快速演进,教育信息化3.0时代将在10年左右到来。其主要特征将是“不用干”,多数教育信息化建设都由云计算、大数据、AI、VR、物联网等社会基础服务提供与解决,教育将回归“智慧”,把师生家长从技术和琐事中解放出来,真正用心灵与大脑创造更为美好与独特的信息资源与应用场景。

然而,2020年突然出现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一发展时间轴。

二、 疫情冲击下的教育信息化

与疫情期间实际需求相比,规划中的教育信息化2.0显然已超出设计负载。从1.0时代一路走来,教育信息化虽已提升至“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高度,但其定位始终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人们清楚地知道,无论技术怎样发展,都不能取代老师、学生、家长之间面对面的教育与交流,那不仅是知识传递,还有情感与成长。无论教育信息化1.0、2.0、3.0,都只是使人们学习生活更加美好的工具。

新冠疫情破坏了这种常态。封城停课、社交阻断、居家隔离,教育面对面的本质被封印,将学习搬到线上成为全民共识,教育信息化懵懂间被推到“支撑教学”的主导位置。从实战看,一开始我们并未准备好,网络拥塞、平台崩溃,老师不会当“主播”,学生跪求快开学,家长打卡焦虑症——不仅中国,全球许多国家的网上教学都出现类似问题。人们发现基于和平时期打造的辅助手段,已不适应“战时”运转的主导场景。

教育信息化2.0刚启,3.0未至,巨大的改变业已呈现,不得不直面2.5G时代的到来。

三、 教育信息化2.5G时代的思考

或许有人认为疫情停课也就三个月左右,四月起各地陆续有序复课,师生将回归校园与教室,网上教学仅是临时性应急措施,无需大惊小怪。但世界会这样发展么?

1. 疫情将中长期存在。中国也仅阶段性胜利,目前多数省份大中小学校并未全面开学,且境外输入高风险省份开学依然延后。世界疫情大爆发带来的外部政治、经济、卫生乃至国防风险仍在加重,显然全球不会像中国快刀斩乱麻般如此高效。而国内无症感染者的排查防控,夏天升温蚊虫是否传播,学生佩戴口罩及暑假推后,夏秋过后再次入冬疫情是否反弹等等问题,都使当下的复课十分脆弱。或许只有两年左右疫苗和特效药的出现才能彻底终止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改变。

2. 教育信息化更具紧迫感。“辅助”与“应急”的定位已无法满足疫情常态下教育教学及管理需求。教育信息化前期建设成果很宝贵,而面临的缺口和新需求将更多。教育部门首先需要更统一、可靠、安全的基础数据,以此支撑全国范围内广大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行动轨迹、健康状态乃至学习效果、综合素质评价,以此解决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掌控全局的能力问题。其次是教育在大数据支持下对个人、事项、知识点等提供精准“微服务”的能力,解决将教育教学及公共服务输送到“最后一公里”的活力问题。由此可见,2.0时代“三全两高一大”的规划目标被加速提前,特别是“一大”——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现实意义无比清晰。

3. 我们需要怎样的2.5G时代。疫情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将不再只是相关从业者的工作,而成为全社会人人参与的日常事务。人们不再怀疑和犹豫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无比期待其真正发挥效益。可从以下方面预期2.5G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演进。

(1)基础设施包括应用平台尽量“云化”。通信网络、流量消耗、线上教学、直播平台等基础设施,教育部门能利用政府、运营商、互联网巨头的尽可能花钱买服务或战略合作,从而获得更加流畅、稳定、安全的网络体验,以此节省自建研发的资金特别是时间成本,提升全社会信息资产复用率和经济性。

(2)基础数据加速整合与打通。在政府与教育行业的相关政策与标准框架下,各司其职,充分促进数据融合,消除信息孤岛与烟囱。让多年待在统计报表上的“大数字”与终端细微数据联动,使教育大数据真正在线流动起来。

(3)微应用、微服务、微课程蓬勃生长。适应5G移动互联网及信息碎片化生存规律,以往的大系统、大平台在用户端将被小微服务取代,人们不关心你建设了怎样厉害的系统,只问你需要解决某个简单事务时能否在统一身份认证下快速实现。

(4)全媒体信息流的融合建设。新的信息化绝不再是数据库+功能操作界面的二维系统,将形成从终端行为数据采集与挖掘,便利功能提供,精准信息与服务推送,直到社交媒体(两微一抖+APP)传播分享,乃至思想意识形态引导的生态构建。教育IT部门要懂新媒体运营,新媒体人才要懂DT技术,信息中心等传统IT机构要汇聚更多复合型人才,并与融媒体中心建设同场考虑。

(5)场景构造及实现能力将成为拉开信息化水平差距的指标。随着基础服务“云化”,摆在人们面前可用的信息资产、手段与能力大增,因此有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上。网上直播、网红“带货”、生物识别、个人亮码、无感支付等诸多社会信息化应用场景都将投射到教育教学生活。结合现实基础,谁能构筑好、组织好、扎实运营好教育的应用场景,形成闭环,使师生家长的体验跟上社会最新步伐,谁就将走在2.5G时代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前列。

疫情是一场危机,既带来破坏与危险,又是一次行业加速升级的机遇。时代要求我们适时而变、顺势而为,用教育信息化2.5G时代的创造与实践,迎接3.0美好时代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唐东斌,教育信息化2.0发展研究[R].长沙:湖南省教育网络协会,2019,年度报告

[2]杨宗凯,吴砥,郑旭东.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教育研究,2018,39(4):16-22.

作者:宋海波、肖玮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