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4-11-24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本网编辑 编辑:本网编辑
2014年11月22日,周六,中国节气小雪,天空有点阴沉,薄雾遮住了远方的视线。
清晨随手打开微信,湖南教育网公众号推送过来一条信息,大致内容是:一位女孩摄影师与五名骑行少年在大学校园相遇并为他们拍摄照片,但后来失去联系方式,女孩摄影师希望通过网络找到他们,实现自己发送照片的承诺。
“六度分离理论”说,世界上完全陌生的两个人之间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彼此关联上。这个微信内容简单明了,其实就是网络寻人。作为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我们通常是如何处理这种信息的呢?
1、标题党:没兴趣闪开。
2、内容党:没兴趣闪开。
3、习惯党:看也不看,随手转发。
4、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觉得随手传递,举手之劳,帮忙转发。
记得有人说过:坚守的总被嘲笑,质疑的才会有掌声。所以微信朋友圈流传最广的总是那些质疑的新闻、心灵鸡汤抑或娱乐段子。当然这类刺激眼球、直击心脏的信息是有其广泛流传特征的,可一些充满人情、人性(非鸡汤)的内容,却少有人问津与传播。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有人说互联网上的人最傻、最懒、最吝啬。所以人们最想看什么,信息供应者就会通过行为分析把瞬间能吸引你的内容推送到眼前。但同时,人们逐渐失去信息分析、处理能力,逐渐把这种互联网阅读习惯潜移默化成为自己主要的习惯。
例如,有争议的新闻信息总以标题党出现,这些信息内容多充斥着某些人群对弱势群体的坑害。作为普遍潜意识认定自己应该站在弱势群体一方的网友们,很容易不分析事情是非曲直,信以为真要满世界去宣传这个消息,以博得更多关注,希望给某些人群无形施压。
又例如,对于朋友圈里各种高大上的鸡汤文章,一些人总恨不得自己整天沐浴在鸡汤里,根本不考虑这鸡汤的环境性和科学性。自己满满正能量,认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最单纯、最诚实、最不会干损害别人的事儿。殊不知,正是沉浸在鸡汤里的许多人,一旦自己现实生活中稍微有不如意,就认为全世界对不起他。这类人往往在现实世界中看不起别人,看不起对手,自己错了认为是世界错了。
其实这就是互联网的快餐文化。每个互联网个体只下意识地选择对自己胃口的信息,而不去考虑信息本身的价值。看似鸡汤遍地其实内心冷漠,看似针砭时弊只有围观吆喝。
回到湖南教育网微信这次忽看普通平淡、实则与众不同的网络寻人实验,对于女主人公是寻找那五名阳光少年,了却一桩心愿;对于我们则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每个互联网个体,在饱饮心灵鸡汤之余,还应追寻人性中真实存在的温暖、人情、善良以及一生所坚守的诺言、相助等永恒价值观。
可能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几个要寻找的年轻人——他们热情、有追求,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时刻拨开迷雾,顿悟生命中的真谛。(吴宝善 宋海波)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