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01-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竞 编辑:吴桐
人民网北京1月7日电 日前,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
《规划》提出,到2022年,教材建设全面加强,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系基本完备、质量显著提升,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育人功能显著增强,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规划》提出五方面主要措施。一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材建设队伍,重点是建强专门人员队伍,吸纳优秀专家参与教材建设。二是构建高水平专门化课程教材研究平台,重点是建设教材研究基地,健全研究成果交流机制。三是整合优化支撑教材编写的配套资源,为教材编修提供基础性材料。四是实行教材使用全员周期培训,帮助教师用好教材。五是提高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水平。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四个办法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一是明确管理职责,规定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应职责任务;二是突出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在教材编审用各环节都加强政治把关;三是细化标准和程序,规定“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四是健全激励保障措施,明确监督检查责任和问责情形。
中小学思政、语文、历史教材统一编写审定
《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规定,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
办法要求,国家课程教材必须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地方课程教材必须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选用结果须在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公示。教材使用应严格遵照选用结果。不得以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等替代国家课程教材。
办法指出,教材出版发行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不得搭售教辅材料或其他商品。
办法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制度安排上,提高了教材审核的层次,统编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审核,其他国家课程教材由国家教材委专委会审核,并增加了思政专委会对重要政治问题进行审议的环节;制度机制上,提出“五审”制度,即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和对比审核。
职业院校教材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从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环节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
办法规定,职业院校教材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专业课程教材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要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
办法要求,注重吸收职教专家参与教材编审工作。办法要求教材编写人员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本学科专业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熟悉行业企业发展与用人要求,有丰富的教学、教科研或企业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技术资格)。规定教材编写团队应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规定教材审核人员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成员应包括行业企业专家。
多方面保障高校的教材自主选编权
《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系统的高校教材管理办法。在确保高校教材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基础上,分别从管理职责、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教材选用等方面保障高校的教材自主选编权。
办法指出,高校教材实行国家、省、学校三级规划制度,赋予高校一定程度的规划权。高校可以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制定本校教材建设规划。大力支持学术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支持高校多出高水平原创性教材,增强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办法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
高校教材须及时修订,根据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技术最新突破、学术研究最新进展等,充实新的内容。建立高校教材周期修订制度,原则上按学制周期修订。及时淘汰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或难以修订的教材。
按需选用境外教材 严格把关
《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境内教材确实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可选用境外教材,鼓励选用我国出版社翻译出版、影印出版的国外优秀教材。
坚持按需选用,凡选必审,为我所用,严格把关。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选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外不得选用境外教材。(人民网记者 孙竞)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