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8-11-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焦以璇 编辑:汤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们通过无人机模拟操控综合实训系统,模拟演练操控无人机飞行灭火任务。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
曾经,考生高考成绩只要达到最低控制线就能被录取,可学校招生还是招不满。空军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十几家工厂,都不太愿意来学校招人。这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
如今,学校招生情况却已是另一番面貌——不少学生放弃进本科院校前来就读,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名列全国前茅。曾经的“困难户”成功实现了“逆袭”。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蜕变是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对接国家战略,提升服务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湖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说。
从“大而全”到“少而精”——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产业布局
办学模式追求大而全一度是不少职业院校的选择,也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走过的老路。
“没有办学品牌,缺乏专业特色,当年的长沙航院就是职业教育的‘问题学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告诉记者,学校升格高职院校以来,先后开办了经、管、文、工等33个专业,而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仅有11个,更多的是生物制药、旅游、会计等诸多与航空毫不相干的专业。
如何带领学校走出困局,是朱厚望自上任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2012年暑假,朱厚望领着几位副院长,用19天时间走访了行业内的17个单位,彻底摸清了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了学校“对接航空产业、融入航空行业、服务航空企业”的专业建设思路。
“要改变高职人才培养同质化,必须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下大力气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在朱厚望主持下,一场大刀阔斧式的“专业改造工程”就此开启,学校果断采取“停招、撤销、新增、转向”等措施,砍掉了对接不紧密的旅游英语、文秘等23个专业,新增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机械制造等13个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通过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院专业由2012年8个大类33个专业调整为目前的4个大类22个专业,形成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特色专业群。
对接产业紧贴行业,建设特色专业群,正成为湖南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关注生命的各个阶段,聚焦社会管理与服务、健康养老服务、民政信息及智能化技术服务三大民政特色专业群。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全面对接区域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完成了四次大的专业整合和系部调整,着力培育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三大汽车特色专业群。
据了解,近3年湖南高职院校共淘汰落后专业54个,新增专业30个,共构建专业群292个。以项目带动,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优势产业链对接,湖南全省中、高职院校基本覆盖了湖南优势、特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岗位和工种,重点对接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20个湖南新兴优势产业链,省本级重点支持建设了163个示范特色专业群。精准对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从合作到深度融合——
校企携手共铸“大国工匠”
有人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有人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申报,有人在与客户进行合同谈判,有人在办理银行业务……这仿佛是政府的政务大厅,也好像是企业的办公大楼。其实这是长沙财经学校虚拟商业环境实训室学生实训的场景。
要提升实践技能,光靠书本理论知识还不够,必须要“真刀真枪”上阵,如何将日常教学与真实的生产情景联系起来,是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实训课题。
长沙财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虚拟商业社会实训室,把商业社会搬进校园,把企业岗位搬上课堂,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开发实践教学项目,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企业把真实任务放到学校完成。从企业设立、岗位设置、工商登记以及各项业务的办理进行全流程实践。
“从企业提要求,学校单方面培养到如今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实现了校企双向双主体全过程育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姚和芳见证了校企合作的一次次升级。如今,学校正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在校期间,我们的奖学金由企业发放,学习内容也是根据企业需要量身定制,企业还经常派管理和技术人员来给我们上课,对我们进行定期考核。”宁波地铁班毕业生熊凯2013年进入宁波地铁,不仅每次都能自己出色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而且还能在紧要关头确保供车,为宁波地铁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短短5年时间,熊凯便从地铁检修员成长为宁波市劳动模范。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团队。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30名来自企业的厂长(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客座教授,205名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至少上课一学期以上。
“带着教学问题进企业实践,同时将实践成果转换成教学过程中的‘干货’,是长沙航院老师的必修课。”朱厚望告诉记者,学校选派8名教学管理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356名专业教师下厂顶岗培训半年到一年,锻造“上得了讲台,能教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教学团队。
“企业的发动机加工非常注重精度,讲究制造工艺,近距离接触企业一线岗位使我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得益于在企业的半年顶岗实习,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邓中华获得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五轴)项目一等奖的好成绩。
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数据显示,近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3%以上,2017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母校满意度分别达97%、94%。
从服务产业到引领产业——
协同创新助力“中国智造”
24项专利申请,20篇科研论文,7项立项省级课题,8项横向服务开展,2辆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及2辆无人驾驶纯电动乘用车……一年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李德毅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如今,院士工作站向人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近一年来,致力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与工程化研究,院士工作站不仅成功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更在“牵引”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培养创新人才、服务汽车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观光车能学习和模拟人类的驾驶习惯,从而达到适应各种多变路况的效果。”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李治国介绍说。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长邓志革看来,职业院校不能只把自己定位为产业的服务者,应该通过科技创新,努力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上谋求转型。
高铁驰骋,横贯东西,离不开一个核心器件:牵引变流器,犹如高铁列车的“心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全面掌握了这种变流器全套技术的高新企业。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深入合作,将人才培养嵌入到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产业核心技术的源头。
“双方根据企业产线建设与生产需要,成立了3个学徒制订单班共120人。订单班学员全过程参与核心器件生产线的设计、建厂、设备安装调试、产品试制、正式投产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姚和芳表示。
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创新同样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伴老年提醒置物盒、佐耳老年人听力辅助产品、足下老年鞋垫……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养老服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机构和知名企业共同打造健康养老服务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与企业共同研发行业标准,康乐年华“公建民营”模式、海南养老“普亲模式”已经成为养老标准。
湖南省高职院校依托重点建设专业群,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119个,获专利授权书803项,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技术攻关498项。2017年,湖南省高职院校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比上年增长36.5%,技术交易额比上年增长377.8%。(中国教育报 焦以璇)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