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立青 李洪雄 编辑:汤佳
“云上学堂”授课场景。
2017年7月,国家级贫困村——湖南吉首市矮寨镇联团村发生了一件大事,两位苗族姑娘先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了该村第一批大学生。
联团村位于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西南部的高寒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千年苗寨。自然条件艰苦,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2015年4月,吉首大学被确定为该村对口帮扶单位。近3年来,在派驻强有力的工作队的同时,吉首大学投入和整合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全面推进联团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脱贫攻坚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70多岁的石姓老人谈到吉首大学的帮扶时感慨不已:“吉首大学工作队来了,把我们几代人都梦想的公路修通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通网络宽带了,厕所也建得和城里一样了,联团村脱贫致富的好日子来了。”
村中没有幼儿园、没有小学,孩子们要走5公里的山路到矮寨镇上的学校读书。缺少求知的意识、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绝大多数的孩子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过去曾有山下学校老师上山劝学,全都扫兴而归,后来就少有老师来劝学了。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吉首大学召开的扶贫专题研究党委会上,校党委书记游俊、校长白晋湘认为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不仅要帮助村民发展产业,经济上脱贫,还要帮助他们重视教育,实现智力脱贫,彻底阻断村寨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帮助因家庭困难辍学在家和外出务工的孩子重返校园读书的同时,吉首大学发挥高校自身教育优势,和连续10年组织师生利用暑期前往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调研服务的经验,在联团村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基地”。常下乡、常念乡、常驻乡,吉首大学的师生员工扎实有力地推进教育扶贫。
2015年建立吉首大学联团村“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以来,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志愿者进村开展“云上学堂” “周末功课辅导”等教学内容。暑期举办的“云上学堂”开设了数学、语文、英语、音乐、舞蹈、美术、自然科学、素质拓展等课程。
“我要报数学。”“我想学音乐学画画。”每年暑期,联团村村口老树下“云上学堂”的招生现场总会被联团村和附近村寨前来报名的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小心翼翼迈着华尔兹舞步,脸颊上浮现着略带腼腆的笑容,享受着一生当中的第一堂舞蹈课,仿佛忘掉了炎炎的烈日和狭小简陋的教学场地。
从最基础的字母教学开始,教授有趣味的英文歌曲,让小朋友自己给英文动画配音……志愿者们精彩的英语课激发了联团村小朋友学习英语的热情,给他们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未来。
在“云上学堂”,每节课下课后,村中的小朋友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向大学生志愿者追问下次上课的时间,唯恐落下一堂课。即使下着瓢泼大雨,孩子们也会早早地来到教室听课。
有趣,有味,有得。在村民们的眼中,“云上学堂”的开设弥补了联团村基础教育不足的问题,帮助孩子们依靠知识改变自己和村寨的命运,也给留守儿童们缺少陪伴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志愿者们与山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每次临别前,孩子们都会用纸张做成大大小小的花朵,作为送给“小老师们”的礼物。
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发展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一直是吉首大学办学过程中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学校在联团村设立“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基地”,并定期组织苗族、土家族、维吾尔族、藏族、瑶族、蒙古族、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学生代表到联团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报告会、民族团结联欢会、民族团结实践教育等活动。
活动当中,苗歌、苗鼓、苗族武术、苗族服饰等濒临失传的苗族文化通过联团村孩子们的讲述和展示得以延续和传承。同时让孩子们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更加热爱家乡,萌生反哺乡村的文化自觉。
与此同时,吉首大学师生带来的活泼而热情的藏族舞蹈、悠扬动听的柯尔克孜族歌曲、渊源流长的维吾尔族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像是一节节的素质教育课,一点点打开和拓宽了联团村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了解了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导他们自觉巩固民族团结,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落雪,还是山下到山上那条曲折泥泞难走的山路,都没能阻碍学校师生500余次到联团村走访,都没能阻碍师生们鼓励联团村孩子们加油读书,给他们设立助学金、做心理疏导、联系学校和购买新衣服的步伐。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吉首大学的教育扶贫工作终于结下了硕果。村中所有在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都升入了高中和职业院校就读,改变了学生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状况。
对两位新晋大学生,学校分别给予了4000元的奖学金,为她们解决了读大学所需的学费、生活费,让她们安心快乐地走进了大学课堂。
为了感谢吉首大学的教育扶贫举措,联团村村委代表及村民将两面大红锦旗送到校党委书记游俊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手中。
此外,吉首大学开展“联团村村民素质提升”工程,针对村寨中的成年人进行教育扶贫。学校先后组织联团村村干部、村民前往长沙、株洲、湘潭、张家界、遵义等地考察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的经验,开展养殖种植技能培训,开办农夫夜校,逐渐打开了村民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致富的信心。学校实施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等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如今,作为武陵山片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吉首大学教育扶贫助力精准脱贫的理念和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2016年,联团村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2015、2016年联团村连续两年在全省驻村帮扶工作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级。村民们都说,联团这个千年古苗寨,像是一棵重新发芽生根的老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光明日报 孙立青 李洪雄)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