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2岁的张正举着和同学们的合影照片,从97年到现在,她通过各种方式苦苦找寻身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老同学。朱辉峰)
“一晃毕业已经32年,当年的少年现在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第六中学75级初28班的同学们,你们现在都在何方呢……”这是52岁的张正老人写在日记本里的一句话。
从1997年到现在,她通过各种方式苦苦找寻身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老同学,只为了兑现毕业时自己的那句诺言:“将来一定要把大家聚集起来,走一次长征路。”
张正清楚地记得,作为副班长的她当时说完这句话,全班同学马上都欢呼起来,随后击掌以示约定。
公安局她跑了几百趟
张正是长沙自控工程厂的退休职工。昨日上午,长沙市自控工程有限公司宿舍1栋303,张正小心翼翼地翻开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大部分都是关于找人的日记,有一些记录她拿红笔作了记号——“刘东只知以前住在马王堆疗养院宿舍,现在不知住何方,单位不知;王争以前住在文艺路省设计院宿舍,现在不知在何方,单位不知……”
张正说:“市公安局我就跑了几百次,也问了很多人,到处打听,但还是没能找到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她找到了46位同学。这些同学大部分在长沙,也有在深圳广州南京等地的,最远的,在法国巴黎。
为了找到一位听说住在省委附近的同学,她几次冒着酷暑去打听,甚至找到了省委大院里头。去过几次之后,保安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就对她说:“你干脆贴张寻人启事在这里啊,这不省了多少事?”
老人最后没贴,因为她觉得“这样有点不尊重同学”。遗憾的是,这位名叫李东平的同学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
老同学有的欣喜有的躲避
张正找同学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因此她被很多人骂有神经病。丈夫到现在都不怎么理她,说她“这是在拿自己的老骨头玩命”。为了找人,钱也用去不少,电话费、车费,每年都是几千,全都是她自己掏的腰包。
然而,最让张正痛心的不是这些。
一名住在长沙的女同学,张正打听了10多个人才问到她家里的电话号码,然而,拨通号码后,女同学的反应让她“心里凉了一截”。“我问她住在哪里,单位是哪个,改天好去见个面,可她就不愿意告诉我,还说,大家都一把年纪了,搞什么鬼聚会……我后来又打了几次,她一听我声音就挂,还说我骚扰她。”她的声音哽咽了。
好在,大部分同学接到电话都很兴奋。那位在法国的同学几次叮嘱她:“人聚齐了一定记得叫我,我一定会赶回来!”
张正说,当年28班的班主任王伯平老师,自己登门去找他时,他哭得像个孩子。
找到剩下的15人,“就没白活了”
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张正的日记里多次提到读书时候的一次军训。“让我们重新打起军被,穿着军装,挎着黄色的军用书包和水壶,让我们再重走一次长征路吧。”她说,很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正的儿子李双庆20多岁,在北京某电视台工作,他一直都很支持母亲找同学。昨日下午,李双庆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妈是个执着的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感情是很淳朴真挚的。现在,也算是一种感情的追寻与怀念吧,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2000年,李双庆曾在在网上发帖帮母亲寻人,虽最后收效甚微,但母亲依然欣慰。
61名同学现在已经找到了46位。张正告诉记者:“我这些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找人,现在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剩下的15个人,找到了,我们一起去走次长征路,我就没白活了……” (王欢 滕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