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3-04-14 来源: 作者:曾国和 编辑:金刀
近日,本人回看了2022年7月22日湖南卫视寻情记栏目播出的《三胞胎“振兴中华”养成记——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成才?》,湖南衡阳八中的三胞胎兄弟,他们的名字十分大气,大哥名叫赵振兴、二哥名叫赵振中、三弟名叫赵振华。2022年高考,大哥和三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所录取,二弟被北京大学所录取。他们的高考分数也如同亲生兄弟一般,呈等差数列,十分的有意思:大哥赵振兴664分,二弟赵振中674分,三弟赵振华654分。三兄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他们选择的专业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振兴填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专业,希望将来从事脑科学研究;振中填报了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希望将来进行药物研发;振华填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材料工程专业,希望将来能推动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这也同时彰显出,“振兴中华”四字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格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胞胎“振兴中华”的成才,给了很多家长以深思和启迪。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成才?笔者认为,父母的格局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发展的高度
被誉为“博士之父”的“人才魔术师”蔡笑晚在孩子都还小的时候,周围的教育环境并不好。一些地方流行“读书无用”的说法,觉得读书根本是荒废时光,读书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劳力为主的时代根本就是“废物”。
但是,蔡笑晚并不这么看,他觉得,知识就是力量,孩子不仅要身体好,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
于是,蔡笑晚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虽说当时一家八口人挤在30多平米的破房子里面,虽说蔡笑晚只是个诊所医生收入微薄,但是他仍旧非常坚持自己教子之心。
每天晚上,当别人家都在休闲娱乐的时候,蔡笑晚却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学习。
但是,蔡笑晚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也不想将孩子们培养成书呆子,所以他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出去四处旅行,让孩子们长见识、扩张视野、提高见闻面、增强格局与思维高度。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着,最终他的6个孩子中,一共出了5个博士、1个硕士。
20世纪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高度,一个人的心胸决定了他的宽度。”
实际上,“高度”和“宽度”决定了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即父母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教育方式的不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在孩子身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很容易限制住孩子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和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人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但正是因为民丰物阜,导致一些人养成了慵懒不求上进的习惯,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可以足不出户,可以不与外界接触,甚至不和亲人接触,他们自私、性格暴戾,专制,狭獈,爱与人计较,肤浅,目光短视,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样的人成家之后,如果陋习不改,对家庭和家庭教育势必带来极坏的影响,他们往往也只拥有低劣的家庭、婚姻生活,家庭生活氛围浮躁、紧张,充满火药味,他们也往往极少陪伴孩子,更别谈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很难有所成就。
二、 父母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未来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1. 坚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易经·系辞》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父亲是天,高瞻远瞩,决定着家的高度;母亲是地,温柔包容,决定着家的温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便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父母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一家人民主互助、相互包容,亲人之间关系融洽,善于沟通交流,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的孩子一定活泼开朗,善解人意,富有包容心和责任心。
心理学家斯宾塞说:“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父亲,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常常担任着决策者的角色,是一个家的领路人。父亲的眼界,藏着孩子的未来。父亲的大格局,影响着整个家族。
心理学博士洪兰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则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则全家焦虑。”母亲的情绪,往往是一个家的晴雨表。
同时,父母又是维系祖辈和下一代的纽带,在家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父母对长辈的孝顺,能为小孩起个很好的示范作用,父母对小孩良好的抚育,对家庭有责任担当,又能使长辈心情愉悦,促进整个家族的和谐。
2. 坚持高质有效的陪伴
小孩从一出生就需要父母的陪伴,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父母如何高质量陪伴,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对孩子的陪伴,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建立。
在孩子的陪伴上,要有时间的保证、爱和情感的投入,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陪伴不是天天守着孩子,而要讲究陪伴的高质量。孩子年幼时,可以一起过家家、拆装玩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情感表达能力,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引导孩子模仿,可能的话,可以启发孩子搞点小发明小制作。孩子稍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运动、阅读、做家务等,还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做公益。在节假日,父母家人可以一起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融洽亲情。
有效的陪伴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善于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所需所求,读懂孩子的心理,有质量地和孩子沟通,不能让孩子把父母的陪伴理解为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监督”,使沟通变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婆婆妈妈”“罗里吧嗦”。
有效的陪伴要用心、用情,不是父母逼着孩子变得优秀,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引领下,主动、勇敢地追求梦想,创造辉煌。
有效的陪伴还要有“牺牲精神”。现在的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如果下班回家什么事也不想做,只想倒头就睡,或者抱着手机玩游戏、刷抖音、聊天,周末和节假日晚上熬夜娱乐,白天睡大觉,对孩子不闻不问,这样的行为肯定会疏远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甚至会“上行下效”,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所以,年轻的父母必须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开心心陪伴孩子,把陪伴孩子当作自己繁重工作之余的休息和精力调剂,如同参加有趣的活动,让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
3. 坚持严格自律、言传身教
一个家庭不需要过多的说教,长辈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的思想、行动、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
湖南三胞胎“振兴中华”的妈妈谭文卉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工作之余,她考了个教师资格证。“好习惯可以令孩子受益终身。”为了让三兄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周一到周四晚上,她都陪着孩子们待在书房里。孩子们写作业,她在一旁看书。
作为工程师,谭文卉负责公司的电气设备维护,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她随叫随到。尽管要养育3个孩子,但她从没有因为家庭而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锲而不舍地钻研技术。她认真地对三兄弟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责任,妈妈的责任是把工作干好,你们的责任是把学习搞好。只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咱们中华民族才能振兴啊!”她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适时地进行引导。
4. 坚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一定要做到。比如,父母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延,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守时、守信”的概念。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珍惜并合理安排时间。可以规定孩子做题时间,要求今天的学习任务绝不能拖到明天。
低年级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行动的自觉性、持久性都较差。针对这个特点,就需要家长加强孩子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低年级的孩子在家里学习,家长就要督促。自觉性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遥控”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家长就要亲临“现场”,边扶边放;好动,不自觉的孩子,家长要跟紧;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要陪读、陪学,直到“多动症”有好转为止。总之,对学生学习上的督促,要落在实处,不能只过问一下,认为完成的不好,老师会有办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不但搞不上去,反而养成好多坏习惯,在家中养成的坏习惯又会带到学校。家长要在孩子的学习、劳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优良品格。
5. 坚持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在前进的路上难免走弯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发现不良情绪,应积极疏导。
(1)示范正确的应对方法。孩子遇到心理问题,父母要示范正确的应对方法,或结合自身实际,介绍自己解决困惑的办法,以心换心,给到孩子最好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乐观、希望、战胜困难的信心。
(2)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一般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大多数都是孩子情绪的困扰,父母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管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3)用心倾听,多和孩子进行良性沟通。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即使孩子表露出很多负面情绪,家长也要用心倾听,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希望家长提供哪些帮助等等。家长再有的放矢,耐心沟通,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4)求助专业人士。把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当作自己成长的机会,去看到自己育儿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不断精进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6. 坚持培养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爱子,教之以义方。”父母要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应当将人格教育作为第一任务,在孩子的心灵中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润“心”无声,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7. 坚持配合学校的教育
(1)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低年级儿童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甚至一个孩子就有很多人爱护,对孩子的老师关注的人就更多,议论老师也就成了一些家长聊天的话题,有时在自己孩子面前随便评论老师。老师是低年级学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是最完美的,他们听老师的话,模仿老师的言行,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关键时期。这时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如果破坏了老师的形象,降低了老师的威信,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还能再听谁的话,还能崇拜谁呢?所以,家长不要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特别是老师的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也要用适当的方法给指出来,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给老师树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无从谈起。至于个别家长认为老师的批评教育使孩子受了委屈,直接跑到学校指责、谩骂、攻击老师,则纯粹是愚蠢无知的行为。
(2)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低年级儿童是集体荣誉感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父母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时时处处为班集体着想,为学校着想。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打扫卫生,集会时,做到快、齐、静等等。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关紧要,长此以往,孩子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求上进,丧失集体荣誉感。
(3)架好沟通家校的桥梁。父母还要和老师密切联系,和老师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庭配合教育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实。平时,孩子在家里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以便学校、家庭配合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只有父母具有良好的格局和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本网评论员 曾国和)
2024年09月11日 10点00分
2024年08月26日 15点30分
2024年08月02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