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2-12-29 来源: 作者:余民强 编辑:金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家访之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世纪80、90年代,家访热度高,教师家访都是主动作为,也没见那个学校要求“留痕”。
然而,新时代的家访,教师的主动作为大大减少,用拍照、签字、填写记录等痕迹材料代替家访的“假访”开始大行其道。究其原因,一是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辐射的区域、班级规模在显著增大,在微信等社交软件可以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实现家访“秒达”的支持下,走路、骑单车去家访已经不现实了,班额大、应试教育,逼得老师只能抓成绩而无暇家访;二是一些家长拒绝教师家访,用“老师家访遭拒”百度一下,可以找到相关结果约140,000个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三是形式主义的留痕操作,也令教师反感。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中小学教师家访必然全面展开,也必然会有更多掣肘教师家访的事件出现。一边学校纳入考核,一边教师不愿主动,教师就像进入风箱的“老鼠”。“两害相权取其轻”,通过拍照、签字、填写记录等痕迹材料佐证,用“假访”代替家访的现象,极有可能成为教师落实家访的公开秘密。
不让家访变“假访”,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站在“教好孩子”的统一战线上,充分发挥家访协同育人的功能,把教师家访抓紧抓实、落到实处。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教师家访工作的顶层设计。要制定切合校情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从制度构建、访前准备、访中内容、访后效果以及家访的形式、纪律、次数等进行全流程设计,不搞“一刀切”。
其次,教师要放弃“打卡”思维,要真家访不要“假访”。家访不是简单与家长见个面,而是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要带着问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精心设计家访流程,确保每次家访有成效;每次家访后,学校要做好回访,并将反馈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参考,倒逼教师放弃“假访”。
最后,教师要用真家访获取家长的支持。教师家访要沉得下去,不能走马观花,不能让家长觉得家访是走过场;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尊重家长的感受;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也不要指责;要扬长避短,尽量多谈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教育的结果。这样的真家访,才能获取家长的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