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2-04-12 来源: 作者:余民强 编辑:金刀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通知》强调,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免试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的基本原则,适龄、户籍和家庭住址是中小学生入学的条件,学生的学业成绩、特长发展、家长的职务、家庭收入状况等,都与入学无关。
但近年来,却有不少中小学在新生招生入学环节,直接或间接地收集学生家长的职务、收入等信息,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反感,加剧了一些家长对教育不公的焦虑。教育部《通知》强调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等,是进一步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生态的举措。
调查发现,家长认为学校收集家长基本信息,无非是为了方便家校的联系,当遇到学生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确保学校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但对于学校收集家长的职务和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就让家长心里面很不舒服,担心学校老师戴有色眼镜,根据家长职务和收入区别对待学生。
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孩子公平地接受教育,是一个教师的师德所在,更是教育公平的基础。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许多歧视某些无权无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现象。例如,2021年天津某中学女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的新闻就是歧视现象,短短几十秒的音频中,这位女老师言辞激烈,不断强调关于家长收入和素质对比的语言,歧视态度明显。这位老师是如何获知学生家庭收入的呢?大概率是通过招生时采集的学生信息。这充分说明,中小学招生时滥采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的危害。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学校是春风化雨之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基。有教无类,不能变成看人下菜;因材施教,更不能变成因“财”施教。滥采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既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影响社会公平,又有侵犯家长隐私的嫌疑。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能够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义,是对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说“不”。期待教育部这个《通知》,能够铲除歧视学生的土壤,让中小学生在公平公正的教育里快乐成长。(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