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学习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时间:21-07-27    来源:   作者:陶志远    编辑:金刀

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播撒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播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创造了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辉煌。我们学习和纪念袁隆平,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传承其精神和品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自身学习的同时,更应引导青年学生,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好”种子。

做一粒梦想的种子。袁隆平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无论是23岁时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还是“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为了实现梦想,他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他用一生的全部精力,去挑战“饥饿恶魔”,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在稻田之中穿行。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走出国门,在越南、印度、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世人惊叹。青年学子正处于逐梦年华,引导他们像袁隆平一样,树立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种下“梦想”的种子,扎根于深深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做一粒坚守的种子。袁隆平自1963年首次萌发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到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50多年来,始终辛勤耕耘、不懈探索在农业科研第一线。青年时,往返各地,坚定信念;中年时,躬耕田野,矢志不渝;耄耋之年,依然实验,奋斗不懈。他的一生都在为他所热爱的事业而不懈奋斗。面对失败与挫折,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始终把“让人民吃饱饭”作为己任。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守住自己的梦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专注田畴,沉浸“稻香”。他曾说过:“人活一世,有许多东西得去坚守。如果一旦浮躁,很容易迷失自我,看不清事物本来的面目。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放弃,必要的舍得,反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正是这份摒弃浮躁和甘于舍得的坚守,给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青年学生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引导他们播下“坚守”的种子,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做一粒实践的种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袁隆平说,“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他像普通农民一样贴近大地,“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双脚坚实地踩在田间地头,把论文真正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2019年9月,在获得“共和国勋章”之后,袁隆平想得是:“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袁隆平一生扎根于基层,植根于稻田,彰显着躬行实践的赤诚之心,脚踏实地的做事风范。引导青年学子传承袁隆平躬耕田野的实践品质,撒下“实践”的种子,以实干磨砺自己,才能结出金灿灿的“稻穗”,牢牢把握自己的“饭碗”,绽放绚丽的梦想。

做一粒奉献的种子。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了杂交水稻事业,奉献给了祖国与人民,奉献给了他孜孜以求的梦想。他用一生为“做一粒好种子”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正是因为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成就了辉煌,赢得了尊重。引导青年学生发扬袁隆平的奉献精神,栽下“奉献”的种子,筑梦于“田”,甘于寂寞,勤于耕耘,方能收获一份满满的“瞩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着梦的“种子”离我们远去,而将梦想、坚守、实践和奉献的“种子”留了下来,激励着我们“做一粒好的种子”,使事业“根深叶茂,枝粗果硕。”(本网评论员 陶志远)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