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8-08-24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农民家里怎么烧饭?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那里的生活条件真的很苦吗?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农村的生活非常陌生。今年暑假,不少南京的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农村“吃苦”,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8月15日《南京日报》)
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很艰苦,农民为了生存要付出很多劳动。城市家长让孩子去农村“吃苦”,能让孩子在“直观感受”生存环境从优越到相对较差变化中,从另一个侧面珍惜自己生存环境的美好;也能让孩子在抓鱼摘菜生火做饭的具体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拥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功喜悦,增加生存知识,磨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品质;还能让孩子感悟农村孩子生活,唤起对城市生活的“幸福”认知,增强其对现有生活的珍惜,树立正确价值观。城市孩子去农村“吃苦”,有益其成长,并不多余,可以一试。
然而,城市孩子暑假几天去农村“吃苦”,其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一是“吃苦”教育难能“速成”;再则这种“客串”式“吃苦”,“体验”成分较多,也有可能让“吃苦”教育浅尝辄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
对城市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更当让“吃苦”融入孩子生活。家长、老师和社会要摒弃把“吃苦”从孩子生活中剥离的“吃苦”教育,要做到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吃苦”融入孩子生活全过程。特别是家长要减少孩子依赖,培养孩子独立精神,锤炼孩子人格,不溺爱包办,日常言传身教。比如,让孩子养成打包剩饭好习惯,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孩子“吃苦”教育生活化,吃苦精神自然形成。(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