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遏制“助学电信诈骗”如何精准打防

时间:18-08-09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进入高校录取高峰,一些打着“助学”旗号的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说,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教育部门、基金会等工作人员,以向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教育退费为名,广大学生和家长要提高安全意识,防范电信诈骗、“套路贷”“回租贷”等陷阱。(7月23日央广网)

近年,大学生遭遇“助学电信诈骗”屡见不鲜。比如,2016年8月,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被骗后,伤心过度昏厥离世。临沂另一位女学生与徐玉玉同一天被骗走准备交学费的6800元。

不法分子实施“助学电信诈骗”,无疑会让大学生遭受钱财损失,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刺痛公众神经,破坏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生活环境。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容易受到诱惑;防骗意识不够;社会经验不足等。

显然,不法分子实施“助学电信诈骗”,是“精准诈骗”。不法分子一般除了知道大学生基本信息外,还能知道其爱好或当前状态等。这种“精准诈骗”非常可恨,也非常可怕。

遏制“助学电信诈骗”,当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预警”,但别止于此,关键还要“精准打防”。

一方面“精准打击”。银行电信部门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准确定位“助学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精准打击”。同时,相关部门在涉案账户查询和冻结,涉案号码查询和分析等多方面,都形成一个个“精准打击”打击点,让“助学电信诈骗”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另外,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助学电信诈骗”不法分子作案成本,依法震慑诈骗分子。比如,根据其特殊危害性,适度提高电信诈骗法定刑,提高罚金数额。对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只要能推定主观上应知道是在为电信诈骗提供帮助,就按共犯论处,减少司法证明责任。对电信银行因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经济行政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精准防范”。一则堵塞银行电信部门监管漏洞,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精准防范”格局。比如,实体运营商切实落实用户实名制,让“助学电信诈骗”分子“无处可藏”;虚拟运营商要通过人脸识别、联网审核身份证等方式查堵漏洞,保证其经手电话卡实名制。二则高校联合办案机关,向大学生讲解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以及一些避免“助学电信诈骗”技巧;同时,高校或通过短信提示防骗,或者寄送录取通知书附上防骗指南,提醒大学生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此外相关部门在快递录取通知书等环节中,注重保护隐私,不妨采取“隐私快递面单”等新手段。三则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在合法掌握公民信息的同时,必须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上岗前进行保密教育并签署保密协议,承担“非法使用”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法律责任。四则建立警方电信银行等反诈骗咨询专线,只要将犯罪嫌疑人骗款账户提供给金融机构,该账户及所有下级账户均很快停止相应业务,保全被骗钱款,方便侦破取证。(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