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共享教师”造血比补血更重要

时间:18-04-17    来源:   作者:陶志远    编辑:金刀

4月9日,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山村中学——斋堂中学迎来了一名“大咖”——特级教师李春旺。本学期起,他走出工作所在学校,给深山里的学生上课。打破学校界限壁垒,使全区优秀教师资源实现共享,让全区的学生无论在哪里就读,都有机会聆听到优秀教师授课,这就是北京刚刚推出的“共享教师”制度。(4月10日《人民日报》)

现今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优秀师资缺失,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乡村学校的地域环境局限,加上工资待遇、生活成本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难以打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怪圈,优秀教师大量流向了城镇学校,致使乡村学校严重“失血”,师资匮乏。

“共享教师”,是优质师资由城镇向乡村流动,由中心地带向偏远地区流动,其实也是支教轮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提升乡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共享教师”制度的实行,打破校际界限,使优秀教师跨校流动,为乡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既补充了师资的不足,又使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让优秀教师逆流乡村,让好老师辐射更多学生,极大地优化了师资配置,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于改变乡村教育现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无疑有着积极影响。

“共享教师”打破壁垒,执教乡村,起到了“补血”的效用。但我们在欣喜乡村学校“共享”优秀师资的同时,还应看到来“共享”的优秀教师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对乡村学校来说,只是一时受益,难以持久。因此,我们不能停留于短暂的“补血”,而忽视了“共享教师”的“造血”功能。我们应以“共享教师”为契机,借助其“优秀”,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帮教传带,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活力,盘活资源,形成“鲶鱼效应”,为“共享”学校培养优质师资,提供“源头活水”。这样,“共享教师”就会带活乡村学校,帮助其提升教育的质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让优质的师资惠及到每一位学生,那么,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理想人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本网评论员 陶志远)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