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8-01-30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因一张“头顶冰霜上学照”,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福满走红网络,随后其一家的生活状况受外界关注。他们一家于19日晚到达北京,之后将会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并参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冰花男孩”头顶冰霜上学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各地爱心人士纷纷解囊捐助。“冰花男孩”父亲说,“冰花男孩”被报道之后一周时间内,家里不断有爱心人士到访,他也收到了各类捐助8000元左右。“冰花男孩”父亲也因此找到了新工作,可以经常回家陪孩子们。“冰花男孩”窘迫境况得到了一定改善。
也可以说,“冰花男孩”能够得到关爱,是一次新闻“偶遇”。如果他虽上学路上艰苦,但没有“头上结冰花”,又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的随手拍并上传网络,还如果没有一个个媒体接力,产生“网红效应”的放大作用,“冰花男孩”也就难能得到现在这么好的帮助的。
云南省昭通市是贫困地区,更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事实上,像“冰花男孩”一样家校距离远、学习和生活条件差的孩子还有不少。我国人口众多,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不同,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冰花男孩”不仅仅是贫困寒冷地区孩子艰难求学的缩影,更是所有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物质生活匮乏饱受孤独少有关怀之苦的缩影。让这些所有“冰花男孩”们都得到关爱,更有意义,也更有必要。
1991年5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在张湾小学发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苏明娟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能够深入人心,“大眼女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难免有“过时”的时候,关爱热情也难免有“退烧”的时候。笔者由此联想到,像用“大眼女孩”助力“希望工程”一样,不妨为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冰花男孩”们设立一个“关爱工程”,对他们求学之路进行常态制度关爱。比如,关爱“冰花男孩”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关爱行动政府兜底与社会慈善交汇,让“冰花男孩”们在精神陪伴上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等等,为“冰花男孩”们开避一条“教育改变命运”的顺畅大道。这应该是一件很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