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8-01-12 来源: 作者:刘运喜 编辑:金刀
日前,辽宁沈阳市约六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20%的被测学生把小乌龟错认为十二生肖的一员,还有14%的被测学生把洋节错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如何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常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已经读四年级的小学生,竟把小乌龟当生肖,把洋节当中国节,听来实在让人唏嘘,有点想喷。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似乎并不奇怪。这与我们长期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传统文化常识严重缺失有关。
对此,我们不应该责怪学生,而应该自责,应该反省。为什么学生不知道十二生肖的具体内容?为什么学生分不清洋节与中国节,不明了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节日?原因在于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应该知道和懂得这些常识,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平时没有向学生灌输、传播这样的知识。既然如此,学生怎么会了解这些常识呢?可见,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一种历史文化,一种民族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而言的,它以儒道互补为内核,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一座精神富矿。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我们确实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了!需要给学生好好补一补传统文化的课,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堂而皇之走进学校,融入课堂,融入生活,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理所当然要开设传统文化常识课程,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深厚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不过,守护传统,不仅仅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开设国学课程,向学生灌输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更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显然,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远不是融入课堂那么简单、容易,它需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深刻认同、深刻体悟。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把握,没有将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就不可能融入生活,让传统文化理念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
因此,守护传统,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我们不但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课程教育、课堂教育,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生活教育、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的精神指引和价值引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坚持、坚定、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情感基础。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根丢了,把我们的祖宗丢了,我们的下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我们还有资格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吗?(本网评论员 刘运喜)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