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12-06 来源: 作者:莫有兵 编辑:金刀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过有人冒名顶替上大学。近日,有人冒名顶替当教师的事情,又被媒体曝光。在安徽宿州,一个真名叫苗娟的人,冒用“王莹莹”的学历、照片、身份证号,在一所学校当起了教师,这一干,就是16年。(11月29日 央广网)
近日,电视剧《猎场》正在热播,其中由胡歌饰演的郑秋冬出狱后铤而走险,冒名顶替覃飞挤入CBD的剧情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如此戏剧化的事情,却在现实中真真切切地存在,正是印证了“创作来源于生活”。
但令人费解的是,顶替者是如何知晓被顶替者的详细信息,又是如何瞒天过海,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何况,被顶替者拿着相关材料堂而皇之到学校任教都是两年后了,相关单位难道没有一丝质疑?哪怕比对一下照片,也能发现其中的“猫腻”。人事管理相关程序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可见一斑。
如果我们回头看看类似的冒名顶替的案子的话,会发现,它们大都发生在十几年前,2000年前后或者更早,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正在迅速推进,但还没有完成,信息的联网互通也没有完全实现,加上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给一些人暗箱操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其中,除了公权力的弄虚作假,人事上的监管缺失,恐怕更在于人事管理制度漏洞的客观存在,才让人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成功地让一个人冒名顶替另一个人,背后的操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单独一个人能完成的,也不是单独一个部门就可以搞定的,深挖下去的话,会牵扯出一连串的人。所以,有关部门不仅要以“零容忍”态度对冒名顶替案件一查到底,揪出背后的“腐败势力”甚至“黑色产业链”,更要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堵上人事管理制度的漏洞。“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深化标本兼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是正途。
必须通过强力追责,让心存侥幸的人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你违背良心违背法律做下的事情,都会被查到,都会受到惩罚,让冒名顶替者无处遁迹。如此,才能惩前毖后,给仍然有蠢蠢之心者以警示。(本网评论员 莫有兵)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