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9-11 来源: 作者:杜方菊 刘俊花 编辑:金刀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它也是一个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我们的体会:
一是通过朗读、揣摩,培养语感。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学老人朱光潜曾说:“朗读、揣摩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推敲文章的脉络,感受文章的气势,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的定势,成为习惯。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背影》一文中写父亲去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就可以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教师随机点拨:“蹒跚”可见父亲步履不便,从“攀”、“缩”、“探”可以想象父亲行动的困难。通过对这些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既明白了语意,又悟到了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是研读片断精思,挖掘语感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找准重点段落,精彩语段,抓住关键词,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起伏的情感。如《春》一文中作者写春草的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偷偷地、钻”两个词品析:这两个词既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初春时节不知不觉间生长出来的情态,又逼真地再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整句话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突出了春草的清新、可爱,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欣赏。比较是培养学生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一些精彩语段和具有感染力的词句进行仔细的比较、斟酌,通过“添、删、调、换”等方法,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
三是指导学生练习把握语感。课堂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教读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教材,指导学生写作时,都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要重视在教读中训练学生语感的分析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章都值得我们去挖掘体味。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重点词和关键语句。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的使用,学生通过认真揣摩之后才能提出这个字表现了孔乙己寒酸而又摆阔的神气。其次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语感。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我们可引导学生分析“蹒跚”是说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 “慢慢用手,用两脚”说明父亲行动困难; “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通过对这些词的分析,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此外我们可通过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来扩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要利用写作训练转化语感。写作是语文的着眼点,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同时不断的写作也能转化语感。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和语句的积累、写日记等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篇章能帮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 仿写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改写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 写日记能让学生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语感意识。(本网评论员 杜方菊 刘俊花)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