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5-04 来源: 作者:杜方菊 唐钊 编辑:金刀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师大予以公布。该成果是由北师大牵头,国内高校近百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三年共同完成的。
在此“核心素养”的表述中,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之核心的。并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而且就每个层面又相应地提炼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其“人文底蕴”包括人文沉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学会学习”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实践创新”则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
显然,此核心素养的层面和基本要点,既眼观当下,也思及未来,家国兼顾,人己并济。因为它涵盖了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重新描摹了人才标准。它所回应的是在21世纪里,国际、国家以及家庭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是对什么样的人才能生活得更美好的问题判定。
当然,这更是我们的教育在经历了“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阵痛而后的觉醒。因为当西方教育开始关注人文、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人性健康发展素养的时刻,我们仍在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里埋头苦干。其结果,我们人才是有了,但它使很多人丢失了人性里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良性的个人修养、价值观念、责任意识等。所以,此次“核心素养”的公示,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美好前景。
可是,在我看来,“核心素养”却还只是教育目标之方向,而并非教育行为之细则。也就是说,此核心还只是纲领性的东西,教育行为的指南,而并不是教育行为的具体做法。因此,要落实这样的教育目标,除了国家的的相关举措,就是每一个身在课堂的教育者需要琢磨、需要付诸的事。
比如,在“健康生活”的内存,提及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语词。那么,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珍爱生命呢?又怎样培植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呢?还有,健全人格滋养的路径有哪些呢?如此等等。
因此,要我说,“核心素养”的研究是专家的事儿,具体落实甚至精细“核心素养”若干内容的事儿,则是每一个与学生打交道的教育者具体付诸的事儿。而且这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应对的过程。
所谓发现,就是要对身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所谓分析,即是对当下窘况表象的缘由进行合理判断。而所谓的应对则是在日常教育中付出养人的举措。
比如,在农村寄宿制的学校里,刚来学校寄宿的三年级孩子存在着如下窘况:①不熟悉学校的环境,生活上举手无措,学习上一片茫然。②不熟悉校规班约,我行我素。③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各行其是。④课堂上自由散漫,学习尚未进入正常状态等。
缘由分析:①刚刚进入单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毫无准备。②不少人缺失独立应对的经历,面对新困境,内心慌乱。③缺失集体生活的经验,也缺失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尚未从自我中心走出。④他管意识已成习惯,自我管理凌乱等。
应对举措:
1、 见事引领。即在此刻发生的事件中,指导学生做好事。比如,学生不会叠被子,你就手把手地教几次。学生站队出操不知如何站队、如何行走、如何拉开距离,你就及时指导多次。上课了,学生还未进教室,你就告诉他们要弄清什么时候上课,大约什么时候进教室。学生学习上抛锚了,则及时提醒或给予帮助。如此等等。
2、 从最为简单的事着手。即把学生每天要做的事视为教育的机缘。比如,在自我管理层面,可让学生先从“坐好了”做起。即以上课铃为信号,从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话)、手(在课桌上亮出自己的手,且要空无一物)和身(坐直)等做起。而后,把读书、写字、听讲(老师和学生课堂发言)、做作业,以及整理座位、学习间歇时段的自我安排(完成公共学习任务后的一段时间)等层层面面的做法和要求跟学生逐次交待清楚,并一以贯之地补充它,坚持它。 这样,学生在日常的事件和行为中,便见证了有形的“核心素养”也经历了“核心素养”的熏染和培植。
3、 我所说的“见证有形”和“经历”是说暂时避开语词的说教抑或高呼口号,而从学生身边的点滴事做起。这就和我们天天讲究饮食,最终生命得以健康的道理一样,做久了,就会有形象。
所以,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校长才如是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本网评论员 杜方菊 唐钊)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