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4-19 来源: 作者:田儒平 编辑:金刀
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巴蜀小学6年级11班,37个孩子,个个是大厨。前两天,老师田冰冰让孩子们梳理的“美食备忘录”中,每个孩子都会20个左右的拿手菜。而这门“手艺”得益于他们从2年级就开始的一项家庭作业。(4月16日《重庆晨报》)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就规定,学校要布置学生家务劳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可缺少生活小事的锻炼。会做菜看似一个普通的活动,但通过坚持生活小事的锻炼,督促学生回到生活实践中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自食其力,用行动来服务于家人。
生活小事的锻炼,把普普通通的活动反复做,强化做,日积月累,改变学生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伴随学生终生的基本素养。只有生活小事的锻炼,才能让劳动更加贴近学生。学生的劳动体验来源于生活,学校必须积极探索学生校外活动的模式。遗憾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在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在家庭,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社会上,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通过生活小事的锻炼,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小事的锻炼和劳动教育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管理、硬件建设、课程开发、人员配备、活动组织、经费保障等多个层面,需要调动学校和家庭两个积极性。学校要落实好已有劳动教育课程,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作为家长,要端正劳动态度,以劳动为荣,给子女树立榜样,真正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
生活小事的锻炼也是一种实践教育过程,是培育学生心智、体能的重要手段,能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生活小事的锻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们必须让中小学生的劳动家庭作业由“软任务”变成“硬任务”。只有学校和家长们真正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学生的劳动观念才会自觉养成,家务劳动才能落地落实。(本网评论员 田儒平)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