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4-13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学校“禁止”学生带零食、零花钱、手机、课外书,禁戴发卡等,各种 “禁令”不绝于耳,又屡“禁”不止,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学校将职份内的管理粗暴化、简单化,违背了人的生理规律和孩子的天性,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先拿禁带“零食”来说,目的当然很明显,要么就是为了促进学校“小卖部”的“五毛”食品畅销,要么就是怕学生上课偷吃零食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要么就是怕学生吃多了零食影响正常进食,要么就是怕学生乱扔零食包装影响环境……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对于第一种原因,我们当然是完全有理由去反对的,但对于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看似冠冤堂皇的其它理由,家长一般没有辩驳之力,更无招架之功。
但是,孩子们呢?孩子们当然不会乐意,情绪都发泄在家里,都隐藏而等待其它事件中宣泄而出。放学时间店铺里密密集集挤满的小脑袋,和放学时间里蜂拥而至的食品摊贩,都充分显示了孩子对“吃”的渴望。“食色性也”,吃是生理需要,对于小孩子来说,无法也无需去极力压抑。但集中到放学时段吃,会影响晚饭进食,也容易造成暴饮暴食。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进食应该少食多餐,才利于肠胃活动,才利于学习和工作。所以,学校从早上7:30到下午4:00的近8个小时里,完全禁止学生吃零食是不科学的。
那么禁带零花钱、手机、课外书、发卡等,校方的理由往往是充足的,家长只能腹诽,绝不敢公然反对。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应该学会以钱换物这种基本能力,和锻炼个人财物打理能力,这个用时尚的叫法是“财商”。“手机”、“课外书”之类,对学生学习有利也有弊,学校应该理性看待。禁戴发卡的学校,据称是低年级老师怕“发卡”等尖利物件造成人身伤害,还包括禁带钥匙、剪刀等,这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因为毕竟学校的安全工作重在教育与排查,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不仅仅是限定在学生本身。
那我们应该如何针对以上事项,优化工作方法,减少家校矛盾呢?据我个人的意见,可以改“禁”为“限”, 改“泛滥”为“规整” ,改“责罚”为“引导”。即禁止学生携带的物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部分,适当减少数量。如学生带来的“零食”可以限量,把上午第二节课后和下午第五节课后定为进食时间,改为集中进食,甚至可以举办食物“共享时间”,让孩子们更欢快、规律的进食。这样既避免了诸多不利因素,又做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带钱也可以限量,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关注孩子的消费情况,或者利用班会等时间请与孩子们谈谈“消费经”。手机、课外书、发卡等,都可以有甄别的对待,设定专门的区域和时段使用。
学校的管理,也能考虑教师的智慧,是一门艺术。只有让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变得更人性化、科学化,学校和老师才会获得家庭与孩子们的更多的支持和拥戴,才会将各项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到实处。(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