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行走在谷雨里的快乐

时间:17-03-20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刘创    编辑:汤佳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二,谷雨。夜色来临的时候,我坐在临湖轩,面朝南湖,写关于谷雨节气的诗句,天气也好像很应景,窗外飘起了小雨。谷雨之夜,南湖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显得尤为静谧,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草气息,暗香浮动,让人沉浸在春雨濡养万物生的氛围之中。

这个时节,在农村老家正是浸泡谷种的时候。当箩筐里潮湿的谷种长出白白的芽,你凑近去看,谷种冒出的热雾散发着浓郁的植物生命气息,腾腾地直往你脸上熏蒸,你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温润,这样你就可以判断谷种该下田了。我常常想起小时候见到的播种情景,父亲在平整好的秧田里播撒谷种,我就在满是稀泥巴的田埂上溜来滑去,雨点打在大大的斗笠上,头顶如谷粒嘣嘣作响,欢快而好听。

我的几行谷雨诗才开个头,QQ闪动起来了,点开,是刘传华的问候。刘传华正准备出版报告文学集,希望我能为这个集子写序。文稿随即就发了过来,二十几篇,首先吸引我的是后记,我急切地想知道他如何“在田塍上艰难地行走”。高考落榜的他,在弯弯曲曲的田塍上,一边行走,一边写作。他的生命从“饥饿、艰难、度日如年”的词汇开始,重复着“劳动、阅读,劳动、写作”的生活。从高考落榜怅然若失回到农村的那一天起,刘传华就在不断追问生命的目标和存在的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个目标和意义是普遍的而又经常是模糊不确定的。一开始刘传华就从摇摆和不确定性中固执地走出来,是得益于阅读和写作,阅读、写作以及伴随而来的思考让他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这让我想起《淮南子》里所说的,人赖衣食而生存,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囚之冥室之中”,即使锦衣玉食,亦不能乐。如果在冥室中打开一个小洞,从中窥见外面的景色,“则快然而叹之”。如果推窗开门,必定“肆然而喜”。更进一步,“出室坐堂”,“见日月光,旷然而乐”。最理想的是“大乐”,“登泰山,以望八荒,万物在其间”。 境界生成是理想人格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在素质,刘传华从最初面临“衣与食”生存之艰难开始,就在文字中不断追求精神之“大乐”,一步步走来,他把自己的写作过程,变成一种审美体验,记录和创造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意象,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了他的诗意人生。

那是一些怎样的意象呢?我一直以为,意象是诗歌的专属元素,通过“象”表达“意”,突显其主观感受。翻看刘传华的报告文学,也许会有些“歌功颂德”之嫌,但我真切地感受到刘传华在用诗意的目光捕捉诗意的素材,他用自己的方式仰视自己心中的真善美,用存在于自身内心最朴素最纯真的美好去感知事物。这些年,刘传华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他听到的是“拔节的声音”“豆林里飞出金色的歌”,他看到的是“芥菜”“灵芝”和“快乐的菜农”,以及“闪亮登场的青春身影”,感受到的是“椒红天无色”“ 碧波荡漾春潮涌”“泼墨容城千秋画”的壮丽画面。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乡村素描”,抒写“一方净土”。我常常认为,一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主要来源于自身对这些事件意义的解释,以及与他周围人的互动。刘传华从来不曾离开湘北平原这块土地,他把自身的存在,等同于家乡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根禾苗,他在田野勤奋耕作,不知不觉他自己就成为茂盛庄稼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乡间行走且稔熟农事的农民作家,刘传华对谷雨是情有独钟的,谷得雨而生,雨生百谷清净明洁。刘传华是《谷雨》杂志执行主编和湘北文学社社长,他很看重这种民间文学组织带给他的快乐。对他来说,对生活产生决定意义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细节,比如他为自己的谷雨杂志写一篇小小的杂谈,把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的过程是愉悦和惬意的,一如春播时节的一场谷雨给他带来的欣喜。其实,每一场谷雨里刘传华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那是关于播种与收获,关于人性的质朴与内心的灵魂。

今天是谷雨节气,我的思绪也行走在谷雨之中,我想把今夜写就的几句谷雨诗送给热爱谷雨的刘传华:“今夜谷雨/也想和你一样/成为一株水稻/我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成为一株朴素的水稻/我喜欢赤裸着脚趾/在蓄满春意的田畴,涉水/喜欢这种浸在水田中的清凉//今夜/让我沿谷雨汇成的流水/走向故乡/并伴随一粒稻种/从春走到秋,变成/一千颗稻谷/一万颗稻谷/我手捧金色的新稻和肺腑之言/饱含热泪。”我想,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在我们构建的诗意生存里,往往普通、平凡而纯粹的力量,可以超越一些纷扰内心的外部存在,实现心灵的自我塑造。如果我们也热爱谷雨,渴望谷雨的滋养,那么在一场谷雨里,我们会有独一无二的幸福体验。

刘传华,我们和你一样都热爱谷雨,请继续在谷雨里快乐前行,聆听那些拔节的声音。(湖南理工学院教授 刘创)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