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读《学记》,悟“身教”

时间:17-03-14    来源:   作者:肖汉斌    编辑:金刀

重视身教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身教与言传经常并列使用,甚至更重于言传。孔子就非常重视身教,他处处正身正行,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事事以身作则,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学风教风来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楷模。《学记》中也指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够使学生继承他确立的崇高理想。而这种教育教学效果的获得除了教师的言传外,更为重要的就是率先垂范的身教。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身教呢,让我们一起从《学记》中来探求。

以远大的志向感召学生。要使学生“继其志”,教师就要以崇高的志向、远大的理想来感召学生。《学记》指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作为教师,我们虽然只是身在三尺讲台,是普通的、平凡的一员,但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方寸之内、斗室之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教师应放眼世界、胸怀天下,关心时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不能只满足于把教学当作一门谋生的职业或手段,把自己禁锢于所教的学科,囫囵于已有的经验。只有教师自己站得高,具备远大的理想,才能看得远,才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给学生以更宽广、深远的引导,给学生指明成长与发展的方向;也才能够真正的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关心、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是教师身教必须具有的首要条件。如果教师仅仅是满足于“扁平化”的工作与生活现状,一味追求个人的功利和得失,就无法引导学生,无法培育出具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人才。

以真诚的关爱感动学生。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学记》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继其志”的目标,教师就应该亲近、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在每天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更深入的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在他们的生活上多一份关爱,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在他们的学习上多一份指导,他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精神上多一份鼓励,他们就会感受到自信;在他们的失败中多一份扶持,他们就会多一份勇气。作为教师,我们眼里不能只有分数,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而应全方位地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教师如果在人格魅力上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产生尊敬与仰慕之情,并且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培养,真正达到“信其道”、“继其志”的目的。

以好学的精神感染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江河。二千多年前,《学记》就已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如果仅凭一点以前学到的死的知识来应付学生,是当不好教师的,更不要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了。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识,才能对学生进行“博喻”,做到“善喻”。怎样才能做到有渊博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勤勉好学,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都下一番苦功夫。像孔子十五岁就有“志于学”,一生“广求博览”,“乐习不倦”,甚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最终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这种孜孜以求、勤勉好学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深深感染着我们,并为我们树立了好学的典范。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一不以勤勉好学的精神为学生做好了榜样。这种精神与行动,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仿若阳光,温暖学生心。远胜过“呻其占毕,多其讯言”的说教,一定能给学生无形而又深远的影响,使其终身难忘。(本网评论员 肖汉斌)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