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2-23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四川省委组织部了解到,到1月底,四川已在全省行政村建立“农民夜校”4.5万余所,对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空闲时间到夜校学文化、学政策、学技术、学法律已成为四川农民新风尚。(2月17日《成都商报》)
“农民夜校”这个上世纪农村一度火热的事情,近些年来已经少有所闻。时下,四川全省行政村“农民夜校”实现“全覆盖”,帮助农民学技术提素质,是现阶段一件很有意义的新事情,值得大力推介。
开办“农民夜校”,可以培养一批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也可以让农民提高文化水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还可以对孩子起到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努力学习;更可以搭建起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农民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新农村建设。
办好“农民夜校”,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破解。一是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少外出务工,家里大都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他们不怎么种地,让这些人上“农民夜校”,有不少难度,光培养这些人,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也会有限。二是农民学到的新知识,如果作用“不明显”,农民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很高。三是如果“农民夜校”全部安排在晚上,离农民家远,山区山高也危险,也是不便于农民“上学”的。
农民“学有所获所用”,农民学习积极性才会高,“农民夜校”意义才会更大。报载,近日,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农民夜校”如期开课,年近六旬的陈国安早早来到了教室。“以前养羊时不懂技术,全凭脑袋一热就干了。结果不明不白死了好几头,心疼得几夜没睡着。”陈国安说,在“农民夜校”学到四川省农业厅和蓬安县畜牧局科技人员讲授的山羊养殖消毒防疫知识“秘诀”后,去年夏天山羊一头都没死。
“农民夜校”好事办好,别片面追求“农民夜校”数量,重点和关键在于“按需施教”,让农民“学有所获所用”。
首先要调查摸底,了解农民需求,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对症施策”,确保不同文化科技水平层面的农民都能“有所获有所用”。其次要就近就便,采取农闲时学、夜晚学、春节集中培训返乡农村青壮年农民工、网络学等方式开展教学。再次要组建培训专业教师队伍,能和农民“聊得来”,所授知识能让农民“用得上”。最后要增强“农民夜校”师生双向互动,改进教学工作,做到“农民夜校”办一个成一个。(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