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1-10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元旦假期,76岁的陈庆兰、80岁的王强和72岁的李秀珠三位留守老人,带着三幅历时40多天用自己的白发绣成的“家书”现身苏州山塘街。春节即将来临,三位老人希望自己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回家与他们团圆。(1月5 日天津广播电视台)
三位老人的子女都已经好几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了,他们用自己的白发,一针一针锈出“白发家书”,这是对“春节大团圆”的深情呼唤。
父母之爱是伟大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大恩大德。美国科学家法拉第满怀对母爱的深切感激说:“慈母的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尊贵和深厚的爱在其中”。子女回家过年,探望老人,是一种温暖的亲情表达。
201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确定为子女的法定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子女回家过年,也是一种依法履行自己“常回家看看”法定义务的具体体现。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测算,中国空巢老人群体4年后将过亿,老年人“精神赡养”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现在有“白发家书”呼唤子女回家过年,前些日子还有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对子女温和劝善。不过,我们反过来想一想,难道子女又真的一点也不想回家过年探望父母?
其实,子女不能回家过年探望父母,也并非没有“无奈”。比如,工作繁忙抽不开身;春运紧张一票难求;逼仄的生活负担无脸见江东父母,《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就显示,48%受访者认为在外面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这么看来,“家书”是一封写给全社会的“公开信”,“白发家书”是一道民生考题,需要“大家”用心回复。
一是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破解,缓解青年工作压力,减少青年群体焦虑,减轻社会转型期青年阵痛。二是社会要真正落实探亲休假。三是需要用人单位关爱员工,别许诺给红包和奖金倡导员工“这个春节不回家”,要尽量压缩生产,鼓励一年没有回家的工人回家过年与父母团圆。四是媒体也要少些再少些“多个春节没与父母团圆”的事迹报道,多些“人性化”宣传正能量。(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