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1-10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几年前,我作为校方代表到企业进行毕业生回访。这次回访是学校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和调查范围最广的一次。出访途中,早有校友热情接待。他们大都是毕业在二十年以上,早在拥挤的商海里稳稳地扎住了根,事业臻臻日上,没有生存忧患意识,对远道而来的母校老师格外亲热。
我们与省外的广东、深圳和省内长沙等地的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发现不同毕业年限的毕业生,个人价值感和事业成就感不同,进而导致理想与追求也大为迥异。我由此深深思索:中职生的价值感从何而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中职生的价值感应该从个人的兴趣与选择中来。一批就读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中职生,对自己在母校的生活非常眷念,能够真切的回忆起与老师相处的细节。其中一位已经毕业19年的中职生回忆说:“那时候啊,聂老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破音箱,我迷上了,接连几天饭都顾不上吃鼓捣它,梦里都在接电线、试声音。”多名毕业生也道出了对自己所选择专业知识痴迷的同感。
还有一名毕业生则从专业之外的角度,道出了自己对中职生活的感受:“我是学校的学生主席,负责学生干部培训与管理,这直接奠定了我现在的创业基础。”这名毕业生认为中职校的学习,因为没有把时间与精力过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习得了很多管理经验,锻炼了自己。
反过来看现在,教室里迟到、早退和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他们大多是没有考上高中,家中又不允许辍学被迫来中职校就读的,根本就没有太多兴趣把精力投在这所学校,仅仅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被问到为什么来读书,他们很多人都是漠然的。既没有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又找不到就读的目标,没有内驱力,当然就找不到个人价值所在了。
其次,我认为中职生的价值感可以从个人对技艺掌握的成就感中来。我们此行中,有一批学生是从事电子专业的,他们从最初在流水线上工作,到现在盘下一片商业地域,年薪百万是非常不易的。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在我们来看,很简单啦。身任某公司副总的老吴,从学校走向企业,就一直从事电源开发,为手机配置研发充电器。手机开发的种类有多少,他们电源开发的种类就有多少,从常规充电到几分钟速充,从交流电源到光能电源,应有尽有。他们校友相聚在一起,言谈举止间充满了自信与豪气。这种自信与豪气,归根到底就是来自对技艺的熟练掌握,以及知识转化为资本的成就感。
从在读的中职生中,我也发现了这种现象。2007年,我所教的高一年级有个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他的课桌旁接着插座,摆放着各种工具。几天以后,我发现他把摩托车遥控钥匙与电路组装,改装成了摇控电灯。手拿摇控器展示实验成果的时候,他的眼角眉梢里满溢着得意之色。之后,我对参加省、市技能竞赛的多位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他们沉溺于自己所熟知的技能训练时,与平时在教室里学习不太精通的课程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我想,如果将这种技能强化训练到足够熟练,一直到引起学生兴趣的时候,中职生就读与存在的价值感就会大幅提升,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最后,对个人理想与前途的期望,能极大的激发中职生个人存在的价值感。中国传统读书致仕思想,虽然在当下已经淡化了许多,但是其影响力还是深远而强烈的。那么,在这种人文环境中,读职校、学技术,尤其是读中职、学技术,可能就不是人们的首选。中职生的理想在哪里,前途是什么?应该是精通技艺,做大国工匠。今年中央电视台“五.一”劳动节策划的系列节目,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让我深深震撼。我全程观看了他的演讲,这个发出的让“产业工人让中国制造业拥有世界话语权”的呼声,让看到职业技术人才的伟大理想,和对光明前途的期望。
秦世俊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技能专家,代表中国产业工人参与世界竞争,让中国制造工业在世界拥有话语权。而这,正是他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内心最真实的劳动梦想。我们的中职生呢,心中恰恰是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劳动梦想,要么他们的理想漂浮不着实际,要么他们就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呢?
那如何才能让中职生拥有价值感呢?这个问题易解答,难解决。因为这必须是学校与家庭教育中的兴趣培养与价值导向,和国家办学策略、中职教育实施的合力。总之,中职生必须强化个人价值感,才能真正的坚定信念、学好技术,更有干劲。(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