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6-12-23 来源: 作者:刘运喜 编辑:金刀
记者在黑龙江、北京、浙江等地采访发现,面对庞大的求职群体,用人单位招工困局依旧难以破除,而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去二线城市、中西部就业。(12月22日《经济参考报》)
据官方数据统计,从2001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就一路直升。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16年达到765万。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0万。2017年,应届毕业生数量依然居高不下,预计将达到795万,比2016年增长约30万。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就业是学生的最大利益,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学生的事业成就、人生发展,影响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如何成功就业?当然,首先是政府要想办法,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和举措,鼓励自主创业,鼓励创新创造,发展互联网+经济。其次是高校要加强就业教育,搞好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再次是企业要尽责,主动为国家和社会担责,创新发展,消化毕业生。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毕业生要自强,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择业理念。一方面要刻苦学习,自立自强,发展能力,增强素质,夯实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另一方面要自新,破除传统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需要,直面现实,冷静思考,做出符合实际的理性选择。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北京高校的外地毕业生留京比例降至五成,下沉中西部与二线城市。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去二线城市、中西部就业,这是一个好现象,凸显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务实。
就业理性,要求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祖国需要出发,从经济发展出发,避免在择业专业上过热、在择业地域上“扎堆“现象。最好放弃”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放弃大机关、大企业,眼光向下,到中西部去,到边远地区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那里更需要人才,那里才是大学生的英雄用武之地,那里更容易建功立业、梦想花开。
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把理想照进现实,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务实,理性选择自己的就业行业、就业领域、就业地域。哪里都是热土,都是我们挥洒青春、展现才华、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地方。(本网评论员 刘运喜)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