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种田”课很有必要向中小学下移

时间:16-12-19    来源:   作者:余民强    编辑:金刀

2016年12月13日,四川成都,随着课间铃声一向,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们便来到了学校农场边,这次他们的课程不是测量而是种田。在农场的学生们排队领取农具,锄头、镰刀一尽有,锄地、割草、种菜苗、浇水,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常见,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该校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据悉,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2006年起,便开设了这门特殊的“种田”课程。要求每位在校生必须在农场里修满40个学时、总计两个学分的劳动课,才能毕业。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种田”必修课是必须的,但大学生必修“种田”课还不够,还非常有必要向中小学下移。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在省城读书的农家子弟,一年寒假回家,随其父去田间劳动,看见田间的荞麦长得是葱郁可爱,就对其父说“红杆子开白花,这是什么花”,听到生长在农村的儿子居然认不得荞麦这种植物,就怒火冲天,给了儿子一巴掌。农家子弟在城市读了几年书就认不得荞麦这种常见的农作物了,多么悲哀呀!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的不断扩大,许多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已经开始了与农村、农业、农田劳动脱离的进程,农事、农活也基本不做了,农业生产知识几乎成了现代年轻人的空白。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某地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浸种育秧,其父告诉他只要屋后的桐树开花就可以浸种育秧了。其父死后,第二年的春天屋后的桐树怎么也不开花,他等呀等呀,等不及了,就跑到山外去看,山外的水稻要收割了,他只好回家去看那棵桐树,才知道桐树死了,没有开花,耽误了他一季水稻。如果不加强对年轻人的农业生产知识教育,笑话中的现象没准就会变成现实。

60、 70、80后记忆中的播种、扯秧、栽禾、打禾、种菜、栽茴、田间管理等农活在90、00后看来成了天方夜谈,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都不知道了,如果要90、00后去种田,不闹出“桐树开花就浸种育秧”的笑话才怪呢。红网不是曾经报道“4岁孩子看见宰猪,问妈妈,这是羊吗?妈妈告诉她这是猪。孩子接着发问:那我吃过猪肉吗”这样的新闻吗?这种“常吃猪肉不识猪”的现状和守着桐树开花就浸种育秧的农民不是一样吗?

要改变这种不事稼穑、不知农事、“常吃猪肉不识猪”的现状,就必须对开始脱离农活的青年人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一位伟人曾说过“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可现在的中小学虽然有介绍农业生产知识的劳动技术课程,但这门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笔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技术课程都是开在课表上,一般不会进行教学,因为应试教育不需要它。

因此,笔者认为不仅高校要开设“种田”必修课,中小学也一定要开设“种田”必修课,只有当“种田”必修课不再开设在课表上,这种不事稼穑、不知农事、“常吃猪肉不识猪”的现状才能得到彻底改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开设这门特殊的“种田”课程就不会成为新闻了。(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