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校园欺凌是种社会病

时间:16-12-16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校园里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校园欺凌则是性质不同的恶性事件,带有必然性、伤害性和强大的负面影响。从中关村二小事件可以看出,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已经给全社会造成了深恶的影响,让家长像惊弓之鸟般惊悸阵阵。频频高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一再告诉我们它已经是种社会病,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首先,情感空缺所致的孤寂感,让孩子们选择用暴力方式宣泄。日本圣人远山正瑛说:“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而我们的孩子恰恰是看不到父辈的背影的,因为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我国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让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多重负面影响。父母远离孩子出外打工,致使孩子缺少父母亲的言传身教,道德也好,情感也好,都出现缺失。祖辈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养不高以及过度溺爱等,让这种“中国式”教育,把数量惊人之多的留守儿童情感,变得冷漠、自私、孤僻、暴力。这样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就造成了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狭隘偏执,和情感、审美、性格等心理发育存在障碍。这些最终表现为孩子对人性的普遍漠视,和肆无忌惮、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事件。

社会功利诱导下的激烈教育竞争,也是校园欺凌事件出现的重要原因。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几乎每一个校园欺凌事件的背后,都有辍学少年的影子,而且差不多每一个被欺凌的对象都不是老师眼中的“优生”。从很多校园欺凌事件的回放中,我们都看到了所谓“差生”、“调皮生”的影子。而他们恰恰就是在高强度的升学竞争、学历竞赛中的弱势群体。查阅心理学知识,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存在一种补偿心理的,即:“个体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偏差,力求得到补偿”。心理机制成熟的人会“化悲痛为力量”,而正处在心理发育期的青少年们,就会将在学业受阻的压力,变成宣泄的动力,并演绎成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学校教育成为了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帮凶。

社会、文化与法制发展滞后,也是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另一个推手。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已经多元化、凌乱化,具有不确定性,社会道德风尚也大幅滑坡,让身处其中的人无所适从。一方面,是社会正能量在与邪恶事件的交锋中,显得力不从心,社会负面新闻层出,让孩子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法制建设滞后,出现多个盲点和空白,让触犯法律的青少年得不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相当多的家庭在遭受校园欺凌事件以后,要么护犊偏袒,要么害怕再次伤害而隐忍不言,助长了歪风邪气。

当然,还有更多的因素导致校园欺凌事件,这些还要从更深的社会层次去探索。总之,打击校园欺凌,必须多方发力,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根治。(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