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警惕课堂“冷暴力”

时间:16-12-01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有次朋友聚会,老友们说笑、吐槽。甲说,我们每次都惊天动地的喊“离婚”,早上起来又各上各的班儿去了,隔壁都婚嫁了好几茬了,我们还没散伙,你说难受不难受。乙说,我们倒是不喊离,就是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唯有丙沉默不言,端起眼前酒杯一口闷了。大伙儿诧异,丙说:“她从来不跟我吵,也不跟我闹,总是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或者没一丝声响,把我当空气,这才是最痛苦的啊!”这是婚姻中的“冷暴力”,比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毫不逊色,身处其中的成年人都受不了。

在教育工作中,有个事实无论专家、学者怎么说,我们教师都在真真切切的面对,那就是无论任教的是哪个学段,都有那么些软硬不吃的熊孩子——他们不会为你的温情所动,也不会为你的严厉所惧,更没有能及时配合你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家庭。作为教师,我们这时候真的会很尴尬,我们遭遇了来自学生的冷暴力。

于是,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很无奈的选择去漠视他们:在课堂上对他们爱搭不理,尽量不去关注他们,以免影响课堂进度;课余从来不会接近他们,因为眼不见心不烦。最后,在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倡导”和自然形成一个“冷暴力圈”,将他孤立。看上去,这既没体罚学生,也没有歧视他们,却给他们最深的伤害。这种课堂冷暴力,其实对学生的心灵最具有“杀伤力”。因为我们播下了心灵麻木的种子。

我在中职学校任教十年,几年前下企业做过一次毕业生回访,期间发现一个现象——当初在校表现“顽劣”的学生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情,远比在校时表现得“品学兼优”的孩子深得多!而且,时间越久远,这些在校时的记忆越深切。他们能够清楚的记起老师某次语重心长的批评,或是暴跳如雷的愤怒,以至一个哀怨的眼神。当初他们回报以荒诞不经,多年后却心中满怀温情和感慨,对老师和同学充满留恋,对社会充满关爱。

人与人相处,老师教育学生,其实都遵循了一种规则,即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如果用热情和善良去感染学生,哪怕得到的是暂时的无动于衷和冷漠,你要坚信这种热情一定会像春雨沁入石缝般持久,伴随他在人生之路上慢慢显现。如果以冷制冷,以暴制暴,放纵人性的冷酷邪恶,绝不会开出善之花。(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