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6-11-23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11月16日,绵阳当地网络疯传“绵阳安州区实验幼儿园老师给一名不到3岁的孩子喂药时,错把剂量3.5毫升喂成了35毫升,导致孩子药物中毒”。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真实情况系孩子家长在登记用药剂量时,误将3.5毫升写成了35毫升。(11月19日中国青年网)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尚不健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都比成人低。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幼儿,用药也不一样。“幼儿多服药”,危害不可小看。
“幼儿十倍服药”,“粗心”显然是主要原因。以上新闻由头中的家长“粗心”将3.5毫升写成35毫升,幼儿园老师也“粗心”,没有向家长核实幼儿应该的服用剂量,致使“幼儿多服药”现象发生。
然而,“幼儿十倍服药”,怎一个“粗心”了得?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保障幼儿用药安全,老师要担当,但还不够,需要“多管齐下”。
一是给生病带药的幼儿喂药,家长将药交给幼儿老师时,要作好委托确认,且要持有正规医院出具的处方,非处方药不得代喂。如果家长要求的用量和药盒标注的用量及处方用量有冲突,家长要和老师核实,并以处方为准。
二是幼儿老师要掌握一些基本用药常识,多学习,成为“杂家”最好。另外,对于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幼儿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从安全的角度作好顶层设计,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校医。
三是药品需要有安全的“儿童版本”。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为了保障全国数亿儿童的用药安全,政府当有所作为,在儿童药品研发生产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督促制药企业推出药品“儿童版本”。(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