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6-10-10 来源: 作者:余民强 编辑:金刀
9月26日,重庆某中学高一语文老师徐铭莲给学生们讲《雨巷》。徐老师特意穿上裙子,撑一把油纸伞走进教室。她在学生的朗诵声中,在教室中缓缓走过。徐老师说,这是为了营造意境,让学生理解“丁香”姑娘的特质和诗的“朦胧美”。
徐老师为给学生讲《雨巷》特意买来油纸伞,并特意穿上裙子,撑一把油纸伞,在学生的朗诵声中,从教室中缓缓走过。老师在课堂上营造的这个意境,虽然并不完全贴近诗人戴望舒《雨巷》的“丁香空结雨中愁”意境,但至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撑着油纸伞在小巷孤独行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产生探究《雨巷》主题的冲动,在脑海里留下“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形象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说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是成功的。如此用心醉心于教学的老师是值得点赞的。
徐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好,一把学生很少见的油纸伞,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老师撑着油纸伞在教师里缓缓走动,学生朗读着《雨巷》,在这个意境里感受诗作的基调与氛围,这种教学方式很自然,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第一阅读印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到诗歌氛围之中,阅读、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在“一切向钱看”的经济社会里,老师还能如此坚守心灵的净土,如此用心醉心地设计教学环节,这是对抹黑教师群体的某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试想,在天堂伞充斥每个角落、油纸伞成为工艺品出现在旅游景点、平常百姓家基本绝迹已经成为古董的今天,老师为了上好一篇课文,营造一个学生能够感知的意境,却能找到一把油纸伞,这是多么执着。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是多么优秀的一位老师,是一位把每节课都当做艺术品对待、精雕细刻、当做事业的老师。
作为一个老师,上课是必须的,但真正上好一堂课却很难。笔者听过、也执教过《雨巷》这一课很多次,但看到这则新闻时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雨巷》的兴趣不一定非要撑着油纸伞在教室缓缓走过,但这位教师的匠心独运还是给笔者上了一课,那就是一堂课要讲得好,设计一定要精到。那怎样才能做到精到?笔者的感受就是要靠老师的学习积累,厚积薄发,有足够的学养。这位带着油纸伞上课的教师做出了榜样,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