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6-09-23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今年的教师节,我们的朋友圈都被“感谢老师”刷屏了。网友们述说着老师们的“最美”事迹,不少媒体、地方也在评选“最美教师”。带病上班,带着无人照顾的孩子、生病的老母亲上课,整夜加班……老师们呈现出的“最美”都是这样一幅幅画面。(来源:央视网)
教师带病上班、克服家庭困难加班,令人敬佩,无愧“最美教师”光荣称号。然而,“最美教师”并不只有这一种形象,特别是不应过分拔高“最美教师”,其实,“自然”的“最美教师”最感人。
2012年开始出现“最美教师”称号。在汽车失控冲向学生时,黑龙江省女教师张丽莉,忘我保护学生,不幸被车轮碾轧,双腿高位截肢,大家赞誉她为“最美教师”。以后“最美教师”称号经常出现。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最美教师”常常贴上无私奉献等标签,让人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并不妥当。
时代需要“最美教师”的道德引领,积攒社会正能量,但“最美教师”应该是一个个真实的“人”而不是“神”。教师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一些事迹,即使他“还不够完美”,但“自然”,人们更会觉得他“真实”,其“活生生就在人们身边”,人们更会认为这样的平凡事情我也应该做到,这样更能感动人,更能让人反思,正向激励效果会更好。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回国后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不接收国家的赔偿金,人们都称赞子贡大公无私。但是孔子说:“赐(子贡名端木赐)啊!你做错了,你这样会破坏鲁国的法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再愿意为在外的同胞赎身了。”
“子贡赎人”,本应为道德典范,夫子批评他,是因为子贡把原本大家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违反常情,人们无不“望而生畏”。
今年9月9日,习近平在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要让“最美教师”回归“自然”,就要切莫神化“最美教师”, 不可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一方面要保障教师待遇和权利,加强教师队伍职业化建设,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专业评价,让教师充满职业荣誉感,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