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6-08-06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河南郑州采访了解到,部分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后,由于父母工作不稳定,催生出新的城市“再留守”现象,有的孩子甚至独身一人在城市学习生活。(7月31日《瞭望》新闻周刊)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近年来不断增长,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1061.68万人。然而,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父母往往让孩子独自一人或由祖辈陪伴在某一个城市学习生活,自己则到另外的城市打工去了,形成孩子“再留守”现象,使其成长出现许多问题。城市“新留守儿童”问题,不得忽视。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出现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使农村犯罪呈现低龄化。而农村“留守儿童”随迁至城市后又出现“再留守”,孩子原来的问题没有改善,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比如,孩子“移民二代”身份,面对复杂城市环境感到压力山大,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好。孩子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往往心理自卑不敢与人交往,难与城市学生有机融入。父母疲于奔命让孩子亲情缺失监管不利,往往出现行为偏差,据南宁市兴宁区检察院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辖区内随迁子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受案总数的62.33%。随迁子女城市“再留守”家庭教育问题会产生代际效应,其影响的并不只是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城市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社会稳定。
随迁子女城市“再留守”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一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父母以为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摆脱了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问题,迫于生计忽略了跟孩子进行沟通,致使正常家庭教育缺失;二是不少随迁子女就读的城市学校教学条件和质量相对较差,对孩子学习成长不利;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落户城市门槛不低房价较高,一般居住城乡结合部成为“边缘群体”,让本人和孩子与人交往等多方面也难真正融入城市,造成心理失衡。
破解随迁子女城市“再留守”问题,除了要提高认识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操作性较强的多种务实之举。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权益是根本。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尽快在中小城市落户,使其能够得到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政策保障,让其孩子能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让随迁子女教育实现“同城待遇”是重点。要逐步打破当前随迁子女就读差学校,而城市学生读好学校的局面,让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特别要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就读却不能在城市参加中高考升学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同城待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还要考虑随迁子女和当地户籍人口学生在一起的交流融合。当然,城市相关部门摸清随迁子女城市“再留守”底数,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让孩子不处于监管“真空”之中,并通过教师家访以及学生之间结对子等方式来消除孩子成长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强化社区教育服务是关键。要充依托社区的义工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对随迁子女家庭进行教育培训,使进城务工人员以言传身教方式影响子女,而随迁子女以积极心态健康成长。要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建立大数据,以便提供各项服务,让碎片化的外来打工家庭,形成自助和共助体系。(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