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6-06-16 来源: 作者:曹灿辉 编辑:金刀
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万岩村山村小学校长罗兴荣说,学校里只有小学生才能享受免费营养午餐,学前班的多数孩子因为没有午餐补贴,无法负担4块钱的午餐费,所以只能选择回家吃饭。石炳的爸爸从柜子里端出两碗菜,冰凉的菜里没有一点肉,而开水就是这个4岁孩子午餐里仅有的温度。辣条、方便面、冰棒这类几毛钱小零食孩子们一有零花钱就会买来吃,“辣条现象”造成的“隐性饥饿”现象越来越严重。(6月11日中国新闻网)
“隐性饥饿”指膳食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缺乏,“隐性饥饿”的症状往往不明显,不易被及时发现和重视,但将来造成的后果颇为严重,资料显示,如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分;缺碘可使孩子平均智商低10-15分;缺锌可导致偏食、复发性口腔炎、性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
我国有近千万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营养不良,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缺乏“隐性饥饿”问题更为突出,对他们以后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影 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数据表明,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农村是城市的3倍;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农村是城市的2到3倍,贫困农村则是一般农村的1.5倍。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落后于城市同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不仅导致国家每年近4%的GDP损失,并且在人口中产生着代际传递,造成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学龄前儿童“隐性饥饿”危害不容小看。然而,一个令人感到吃惊的问题是,人们对这一现象往往不被重视,给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笔者认为,要破解贫困学龄前儿童“隐性饥饿”问题,首先要对这一现象不容忽视。要认识到贫困学龄前儿童“隐性饥饿”并不只是一个人的吃饭问题,也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个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合力解决,少不了系统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帮扶”。
现在,国际儿童营养与反贫困论坛暨安利公益基金会启动了“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他们根据中国儿童的体质需求、口味偏好,设计开发了一款儿童营养咀嚼片的营养补充品,并以免费发放的形式,帮扶贫困地区3到5岁儿童改善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迟缓、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等问题。今年,首批“为5加油”将落地贵州、青海、甘肃、湖南、山西5省贫困地区的500多所山村幼儿园,年内将有超一万名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这些公益组织的“精准帮扶”无疑值得肯定。
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实施系统“制度保障”,为解决贫困学龄前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切实行动,实施“精准帮扶”。一要针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学校和社会公众等相关群体,普及营养健康知识,进行知识帮扶。二要针对贫困地区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的不同需求,提供所需的精准营养改善方案和支持行动。三要加强组织领导,放大社会成效,提供除公益项目之外的更多创新解决方案,优化公共政策,建立解决贫困学龄前儿童“隐性饥饿”长效机制。(本网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26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