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7-08-07 来源: 作者: 张少利 李雪荣 谢莹苹 刘嫄 编辑:吉言
本网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誓言激励了多少人感动了多少人!中国梦、小康梦、精准扶贫梦在神州大地上演绎着无数精彩的故事。在这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脱贫奔小康的幸福洪流里,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不抛弃、不放弃,以实际行动深入靖州调研,为靖州县扶贫办完备精准扶贫档案和脱贫攻坚作战图助力,为湘西这片美丽而贫穷的土地富饶起来而殚精竭力!
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真正摸清家底,核准数据,给下一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客观全面的参考数据信息,今年七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一次“心系湖湘大地·情牵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大型实践调研活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7月18日,党委书记陈勇亲自动员,选派60名师生志愿者奔赴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江冲、高峰、康头、地笋等60个贫困村展开为期15天的调研。尽管烈日炎炎,但参与调研的师生克服高温酷暑,坚持走村入户,与村民们话家常、访民情、做问卷,与乡镇和村里的干部相互交流,获取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提出了大量的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实际行动筑造中国梦。
长沙航院60名师生赶赴靖州开展暑期“情牵脱贫攻坚”实践活动。
截至调研最后一天,笔者共收到了300份调研手记,有志愿者冒酷暑暴雨跋山涉水调研的故事,有扶贫工作人员坚守与忠诚的故事,有尽心尽力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故事,有贫困家庭自强不息自助脱贫的故事等等,感动感人,修心励志。调研的地方信号不畅,所有的记录全是通过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志愿者们边调研边记录,留下了最宝贵的调研手记,为他们点赞。调研者、扶贫者、助贫者、自助者,用心用手用真情汇聚起豪迈的时代强音,书写着一个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奔梦故事。
用心调研,用情记录。
不放弃,调研路更是励志路
在调研中,长沙航院60名志愿者分成了20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老师2名学生组成,15天内要走完3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安排5天。他们不畏艰难,不忘初心,白天翻山越岭,挨家走访,甚至带病坚持;晚上加班讨论,整理资料,困了就在办公室打地铺,拼凳子床。15天的实地调研中,志愿者们在与贫困地区村民的接触交流中,不仅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更亲身体验了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感触甚深,收获良多。“在我们想着怎么玩乐的时候,大山深处的人家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愿望就是生存,只是希望可以简单的生活下去就足够了,写到这,我们不得不反思,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而对于我们来说,眼下就是把接下来的扶贫调研工作做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第3组调研者发自内心的感慨。
长沙航院师生在调研路上。
大山深处有人家。文溪村西片区是靖州县环境最恶劣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通水电不通路,五户人家四户贫”。走在不是路的路上,和会割人的“芒动草”战斗,谨防着五步蛇、眼镜蛇、菜花蛇等的袭击,翻越了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经过了近4个小时的跋涉,在第17组三人皆轻微中暑的情况下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一句感慨“征服大山的感觉真好!”那里有5户人家,其中4户是贫困户,常住人口只有年逾80岁的林大爷和老伴。林大爷的儿子们为了生计,都已经外出打工去了。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一年春节,林大爷突然病了,两个儿子是顶着严寒与交通的不便,轮流交换花了将近四小时才把大爷背到了集镇上,然后被救护车接到了县里,辛亏抢救及时,才救回了林大爷的命。现在这大山深处只剩下了这老两口,万一生个病什么的他们该怎么办呢?李文净同学在调研手记中写道:“大山深处的渴望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很难想象现在一个家庭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是怎么生活的。我很庆幸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健康的身体,住的高楼大厦,水电齐全,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学习,要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
和病魔战其乐无穷。在调研期间,师生中暑、被蚊虫叮咬、蛰伤的情况常有发生。谢红桂老师喉咙发炎,马晓亮同学出了满头痱子,吴浩同学皮肤过敏,段杰同学感冒生病,吴效儒、郭航菘同学水土不服,覃奕晨同学带着胃病,蒋天翔中暑,陈志尧老师、雷静老师、王安同学、易志辉同学、邱世喜同学等被蚊虫叮咬、蛰伤,特别是邱世喜脚腕被蚊虫咬伤导致红肿,甚至走路都很困难,但为了顺利完成每日的调研任务,他们都咬牙坚持着,不愿当拖后腿的人。贺浪同学在平茶镇棉花村调研时,主动帮助居民固定房屋门窗,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划伤,在就近的医务室打了破伤风针之后,又继续踏上调研之路。各种状况,层出不究,他们都坚持扛了下来。每到一户,都详细了解实际情况 :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有多少田地、一年的粮食收成有多少、是否能自足、有无外出打工的家庭成员、家中是否有留守儿童、当前家庭面临的主要困难等实际问题,深入谈心交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下乡扶贫走访调研工作任务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要么顶着烈日骄阳,要么顶着倾盆大雨走访农户,但我们感觉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能够实实在在的为这些贫困户做些实事,让他们充满斗志,让他们看到希望。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这些贫困户定能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实现小康梦。”调研者用一颗热忱的心温暖贫户,照亮前景。
长沙航院调研师生集体吃方便面。
不抛弃,脱贫路上携手奔小康
脱贫与返贫,道不尽的辛酸泪。7月27日,长沙航院团委书记胡佳带领的第13组调研队深入排牙山源龙村、三锹乡地笋村等地走访调研。这里脱贫与返贫,吴大叔一家的辛酸泪牵动着大家的心。
调研组来到三锹乡地笋村六组吴大叔一家,因2015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再次返贫。拿不到足够的赔偿,这个家庭四处举债借钱。家中八十岁的老母亲,只会苗语难以交流,妻子和儿子为了照顾吴大叔只能在家务农。即使是每天翻身,吴大叔的病情也没有好转,手脚开始萎缩,背部生出褥疮,血压高达180。吴大叔的弟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且于6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渺无音讯,弟弟的女儿从1岁开始就由吴大叔抚养,迫于经济压力,16岁的小姑娘早早辍学打工,仅够养活自己。吴大叔的妻子告诉来访者,全村40个群众代表投票,37票认为他家贫困,排名第一,但是却因曾已脱贫而不再符合要求,无法享受政策补贴。
第13组领队老师胡佳在日记中写到:准备离开吴大叔家的时候,吴大叔的妻子不断对他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他鼓励到,“心若在,梦就在,日子总要过得,就算家徒四壁也要充满希望,靠着勤奋的双手、坚强的意志,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7月28日一早,调研组在赶集市场巧遇吴大叔母亲,就帮她买好所需的菜和肉,并将300元慰问金送至老人家手中。
赶集市场上的爱心传递。
基于吴大叔家庭的特殊情况,调研组组长找到乡长,希望能将该户作为特例给予救助。三锹乡乡长表示该户情况真实准确,将尽快在乡里开会研究,努力把这一特殊情况反映给县扶贫办。其实,像吴大叔家庭这样因变故而再次返贫的家庭不止一户,可是如何让返贫家庭不被排除在贫困之外,这是政府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把光明和温暖送给你!第7组在调研时遇到了一个坚强乐观的盲人小女孩,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女孩得以继续上学。7月26日,在带队老师王菲菲的带领下,第7组走访了一户低保兜底贫困户,家里有个名叫丁丽元的小女孩,因病导致全盲,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家拒绝抚养,外公外婆不忍心,就抚养了她。在走访过程中,丁丽元脸上一直带着甜甜的笑容,开心地和他们打招呼,根本感觉不到她是个眼睛残疾的小姑娘。外婆告诉他们,因为家庭困难不想再送丁丽元读书,而丽元对外婆说她会很乖的,会好好地读书孝敬两位老人家,外婆说起的时候不停的落泪,看得大家一阵阵的心酸。调研组马上行动起来,联系了长沙市一家公司,他们公司有专门的慈善基金。经过村干部沈主任提出申请,并上交材料,现在已经为小女孩丁丽元争取到贫困助学金,公司决定补助2年的生活费,按400元每月补助,一次补助8000元。
小女孩和外公外婆以及村支书(右一)。
第19组在走访覃团村6,8,12组三户特困户时,看到破旧的房屋和简陋的设施,带队老师陈志尧组织成员自掏腰包,为特困户送上了大米、食用油以及牛奶等食品。
第19调研组为特困户送去米粮油。
不贪心,把名额让给最需要的人!
7月26日, 调研第八天,伴随着第一缕晨光,第12组开始了新一天的走访调研活动。这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个特殊户,把贫困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家庭!农户用质朴与善良诠释着中国梦。
上午11时30分,12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已经走访完十户人家,此时骄阳当空直射,一行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疲惫了,他们决定再走访一户就收工。大家喝了一口凉水,继续寻找在家的农户。此时,有一户人家进入了带队老师乔骞的视线,这户人家看起来很特别,主要表现在住房。来这个村已经三天了,村里也基本上走了个遍,但是这么残破的房屋还是第一次见。房顶一部分铺的是木板,一部分仅用草盖着,比起乡间其他砖瓦房顶显得十分格格不入。乔骞提议到那一家去看看。听完村干部的介绍,很是出人意料。那家属于一般户,今年竟然没有参选贫困户和低保户。带着疑问,他们走入了那户人家。
青山绿水间的那个房屋。
农户家的主人是一位40多岁的大叔,待人十分热情。见到有人来了,立马回里屋搬来凳子让大家休息。据大叔自述,家里情况还算不错,自己在村里有4亩田,还养了不少鸡鸭,妻子在家操持家务,每年靠自己能做到吃穿不愁。自己膝下有2个儿子,有出息,都在外地工作,有稳定收入,虽不多,但在经济上也能帮衬一下自己。听起来很不错,但与村里的贫困户相比,这一户住的真的很差。到底什么原因呢?原来大叔的母亲患有帕金森和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现在已接近瘫痪,为了给她治病,家里没少花钱。大叔说,家里的房子现在不方便,也很寒酸,但是没办法,老母亲这个病必须要用药物维持,每个月家里都有很大一笔医用支出,除了温饱,实在是顾不上别的东西了。“为什么不向村里申请贫困户或低保户呢?评上了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与物质上的支持,也能稍微缓解家里的压力不是吗?”乔老师不解的问道。 大叔笑了笑,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其实我们家目前虽然比较困难,但贵在有充足的劳动力,也有致富的办法;我们村是贫困村,目前村里比我们家条件差的可能很少,但有些家庭劳动力少,或是缺技术,一年下来只能做到吃饱,他们才是最需要政府技术与政策扶持的,要把政府的好政策留给更需要的人,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脱贫,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次临时调研,人人都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伸手向国家要固然不算什么,但是自力更生,自谋出路,自我脱贫,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却显得难能可贵。有道是,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在这个大叔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调研者乔骞如是说。
不移志,用热血浇筑脱贫路!
脱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脱贫之后还有一个如何致富的问题,更需久久为功。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无数人用行动在推进。这里有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扶贫工作人员”,他们在基层一线,上传下达,发挥着桥梁作用,承载着农户的喜怒哀乐!
山美,水美,人更美,众志成城努力建设家园。
随叫随到的基层扶贫工作者戈承毅。他是2015年12月进入铺口镇林源村担任扶贫工作驻村干部的,凭着一腔忠诚和信念,一年多来兢兢业业,从最初对村庄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熟悉每家每户。这次走访林源村期间,他每天都准时在约好的地点等调研组人员,每到一家贫困户,他就像进自己的家一样熟悉。哪个贫困户家里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就是戈承毅,他是大家的主心骨、他是大家的万事通、他是水电管网的活地图,他是大家最信任的一位村民。不论出现的问题大小、程度难易,只要有他在,大家就会感到踏实;只要有他在,大家就会心里有底;只要有他在,发生问题的家庭就会安心,大家都愿意去相信他的每一个决定。他很会和贫困户唠家常,有事叫他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且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些事情说起来可能很简单、很平凡,每个人都可以去做,但往往却没有人愿意去管别人家的事,最真实的感动就蕴藏在这些最简单的平凡之中。他是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致认同的铺口镇整个扶贫队伍里最认真负责的基层干部。
用一生繁荣家乡的老党员林泽云!新厂镇地交村的驻村干部是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林泽云,他已退休,本可在家中颐养天年!他接到县委办公室的聘请,就毅然接受,走到了扶贫攻坚第一线,和贫困户吃住在一起。在带领调研组走访贫困户时,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解,同时无论贫困户家中遇到什么问题,过来咨询他,都能一一为他们解答,确实不知道的,也会承诺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切实为贫困户的利益考虑。为了治理水患,他自费叫来挖掘机为村民疏通渠道。在交谈中调研组还了解到,他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湖南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扎根湘西大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老党员,很值得学习。
放弃打工还乡工作的村长龙开华。藕团乡老里村村长龙开华是通过今年换届选举担任老里村村长的。虽然才任职两个多月,但是对于贫困户家庭情况却是倒背如流。龙开华之前一直在广东一带工作,收入很不错,日子过的比村子里一般人家都强。在外漂流久了的龙开华,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老里村贫困发生率为21.04%,这些没有吓倒他,今年5月他依然辞职参加了换届选举,主动挑起了本村的扶贫工作重担。刚刚任职的他遇上了五六月份靖州县贫困户摸排调查,这两个月他天天走访调研,五+二,八+X成了家常便饭。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刚刚上任的龙开华已经掌握了全村贫困户所有数据。面对本村的贫困现状,他积极主动作为向村民宣传扶贫政策,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输送劳动力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留守在家的村民他组织人员参加合作社……老里村目前仍是贫困大村,龙开华村长的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艰辛。像龙开华这样负责的村长还有很多,他们带领着乡亲们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他们的下一代则要靠教育靠科技脱贫脱贫致富!扶贫、扶志、扶智,激发自立自强,激励造血功能,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情系乡里,一切都会好的!(通讯员 张少利 李雪荣 谢莹苹 刘嫄)
2024年11月22日 15点00分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