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6-07-06 11:08:32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王芳 编辑:麦子 浏览数:766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袁维坤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
7月5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袁维坤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实现三个对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伊始,袁维坤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的“三个对接”做了详细的阐述。袁维坤认为实现这三个对接的过程,也是解决职业教育三个根本性问题的过程。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职业教育的来源和依据,解决的是如何设置专业的问题,即职业教育要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来设置、调整专业;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职业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即职业教育要根据职业岗位标准的要求来构建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职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核心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个对接各有所指,相互支撑、融合,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任务,创新了方法。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袁维坤表示,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必须做好两步:
第一步,掌握产业需求和行业背景。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文化产业,传媒特色突出的一所高职学院。对于学院而言,要想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就必须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第二步,对接文化产业,建设特色专业体系。根据“面向文化产业、突出传媒特色”的办学定位,重点建设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动漫与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3大特色专业群,从而形成了以媒介内容生产为核心,以传媒艺术和传媒技术为两翼的特色专业体系,为学院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袁维坤指出,学院2015年制定下发了《专业布局调整规划(2015-2017)》,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淘汰4个、改造6个、合并2个、新建5个专业,使专业总量维持在35个左右,形成5大专业群,逐步建立起适应媒介跨界融合和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众所周知,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袁维坤就学院课程改革的举措与成效做了分享。
袁维坤表示,为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院从两个维度上实施课程改革:一是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标准的对接。学院正从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三个层面努力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标准的对接。二是推进通识课程与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的对接。学院一直坚持“通专并重”的教育理念,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千方百计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学院在2010年就成立了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通识教育计划》,并从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隐性课程和必读书计划四个方面确定了通识教育的总体框架,将学生的职业精神塑造、人文素质的培养落脚在通识课程上,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职业规划能力显著增强。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袁维坤详细介绍了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效和经验。目前,学院正在分三个层级,努力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一是学校层面上,创立了“前台后院”和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发展全面对接。“前台”指电视台,同时放大到湖南省广电系统和湖南文化产业。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整合传媒产业资源与传媒教育资源,实现“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产学结合、共生发展”。这一办学模式的创建与实施,聚集了院台两方面的资源,引导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准确定位,促进了校企双方合作发展,使学院所办专业融入产业链中。2010年,为推进学院办学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学院又积极牵头组建了“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多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的办学新格局和所有专业校企合作全覆盖,学院所办专业深度融入产业链中。
二是专业建设层面上,校企共建6大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逐步推进了产教融合。在“前台后院”和集团化办学模式框架下,按照“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的方式,共建了6大校内教学与生产基地,分属于5大专业群。院台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既有效弥补了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保证了设备的适时更新和补充,提高了实训的生产化程度,又获得了新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载体,将学生实训、教师实践有机融入节目生产,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经营型实训,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些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校企双方的利益捆绑得更紧,逐步实现了产教融合。
三是教师层面上,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校企商业项目合作。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对接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校企商业项目合作。通过一个个商业项目,引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形成了工学结合、以工促学、以工促教、工学教相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衔接。
最后,在网友提问环节,袁维坤就网友关心的招生就业情况、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