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 焦点 要闻 综合 市州 高校 图片 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符华兴:创新就业模式,凝练就业特色

时间:16-05-23 11:44:07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王芳 编辑:麦子 浏览数:2140

04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符华兴作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

5月19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符华兴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创新就业模式 凝练就业特色”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伊始,符华兴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外语教育为主导,以培养涉外商贸服务类人才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突出市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坚定不移地走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以期将学院建设成为我省小语种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商贸服务人才输送基地、服务外包和涉外护理人才培训中心、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与示范中心。

突出市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

符华兴指出,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招生、培养、就业是三个互为关联、紧密咬合的关键环节。招生是培养的基础,培养是就业的保障,而就业,既对招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又对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学院一直把就业工作作为“良心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员重视、参与、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就业工作目标。

创新就业模式:三大举措抓牢“牛鼻子”

符华兴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就业工作局面逐步实现“三高”采取的举措。一是抓住源头。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关键还在于培养质量,提升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抓源头主要围绕增强专业就业指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关键作用。同时,采取多样化模式培养人才,这样既实现了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也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出路。二是建好体系。通过从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市场四大体系的建设,学院构建了“董事会重点监控、一把手总体负责、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就业中心统筹协调、处室系部全面协同、教职员工人人担责”的“全覆盖、全嵌入、全参与”管理与运行联动机制。三是搭建平台。学院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学院与系部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招聘会,对大型企业和重要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以在学院形成规模化用人模式,给企业和学生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

凝练就业特色:国内、国外两市场一起抓

就目前就业市场的分布来说,符华兴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对于市场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设立专门的省外就业机构。目前,办事处每年能为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近12000个就业岗位信息,为学院建立了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就业网络,形成了就业的联盟式基地和批量化就业模式,每年能为毕业生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直接消化学院500人左右的就业,成为服务学院及兄弟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共享平台。二是开辟专业的学生就业基地。通过实地考察、协商,学院先后与53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的正式协议,这些基地从场地、资金、实训、指导等方面为湖外毕业生提供了有效的的服务支持。三是形成专有的境外就业市场。近年来,湖外构建了学院自建渠道、外教团队渠道、教育交流渠道、国外高校联合办学渠道、境外企业合作渠道、华人华侨渠道等“六大通道”,借助世界职业院校联盟、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团队、40余所国外合作高校、英联邦电信组织等境外合作企业、美国华人企业家等海外华人华侨资源,大力开拓国外就业市场,开辟了以东南亚、澳洲、南美洲、非洲市场为主体并辐射小语种专业主要母语国的毕业生国外就业体系和通道。

响应高职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走出就业新路子

符华兴指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它既是“风向标”,也是“晴雨表”。也就是说,毕业生就业情况对生源市场、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品牌建设、特色发展等都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辐射力。学院作为一所以外语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要继续系统设计、大胆创新,从三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一是强化人才培养的对接性,以质量保障就业。二是推动学院发展的国际化,以特色促进就业。三是增强创新创业的支持度,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这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访谈最后,符华兴就网友关心的今年就业季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指导主要途径、订单培养模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现场解答。

分享到:
0

了解有温度的教育资讯,尽在湖南教育网微信。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