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传承徐特立教育思想,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时间:25-05-07    来源:   作者:刘志成    编辑:乐宇


作为湖湘教育工作者,提到教育家、提到教育家精神,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被毛泽东尊为“永远的先生”的徐特立,徐老一生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为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丰碑,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光辉榜样,“特立精神”也已成为湖南教育的精神符号和价值引领。作为2017年第八届 “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笔者一直对徐老深怀崇敬,为了不负徐老冠名之奖,几年来系统学习了徐老相关的传记和文献,全面了解了徐老的教育思想,深刻感受到传承徐老教育思想、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徐特立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我认为第一是“群众本位”教育思想,第二是“创造为要”教育思想,第三是“教师为本”教育思想。徐特立认为基础教育知识教育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其发展关键在教师,充分彰显了他的“教师为本”的思想。他说:“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莠视师范,师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铸之模范,造就青年中国之渊地”。教学要有秩序,教师要有地位,他说:“教师必须有教师的尊严”。教师要有教育家的风度,以爱感染学生;教师要有伟大的气魄,来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教师经师,教学问,也是人师,教行为。

如何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要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要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要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要成为崇高理想的“言传者”、成为高尚道德的“身教者”、成为潜心育人的“创新者”、成为无私躬耕的“实践者”、成为乐教仁爱的“引领者”和成为传文弘道的“示范者”。

第一,成为崇高理想的“言传者”。出生于2575年前的孔子一生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想而呼吁奔走,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1878年出生的黄炎培一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人。1877年出生的徐特立一生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新时代教师要坚定教育强国理想信念,一方面,自身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担当,以“服务人民、治学报国”为坚定信仰,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另一方面要切实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立志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立志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成为高尚道德的“身教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新时代教师要做坚持以德立身,一方面要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不断修炼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要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敬佩的人,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为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提供道德价值引领,全面发挥教育引领人、温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精神力量。

第三,成为潜心育人的“创新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很多,关于虚心求学、勇于创新的表述也很多。新时代教师要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要掌握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职业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实践获取精妙的育人智慧,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发挥教育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特征,遵从和顺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天性,引导学生进入合于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成长之道,是通过启发智慧和润泽心灵来提升学生的智慧和情感修养。

第四,成为无私躬耕的“实践者”。“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名人七十二、贤哲十二人,因其教育实践的卓越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新时代教师要坚持知行合一,一方面,广大教师要保持赤诚的躬耕态度,要始终怀抱教育之心,亲身参与、坚持不懈,不断增进自我的知识储备,精进自我的教育实践,推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推动教育的种子在思想的园地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基业长青。

第五,成为乐教仁爱的“引领者”。“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倡导的仁爱。出生于1929年的享誉中外的教育家顾明远,从教七十载,用一生诠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方面,广大教师要铸牢真纯的仁爱之心,要对自己教育者这一身份的认同与热爱,要持续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爱,能够把自身生命与教育事业有机融为一体,将教育事业视作自身生命的一部分去看待、去呵护,推动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分、回归本位。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秉承仁爱的理念,要把仁爱的精神内核传递给学生,要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仁爱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第六,成为传文弘道的“示范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里的“道”就是极有价值的东西。新时代教师要坚持以身示范,一方面,广大教师要树立端正的价值取向,激活教育传道尚美、成风化人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往开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育天下,从而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过程中培养凝聚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坚定人民信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职业教育要持续体系改革,不断提升服务人的全面成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能力。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要培树职业初心、涵养职业操守、增进职业素养、锻造职业技能、厚植职业情怀、涵育职业底色。要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志成)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