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青少年读书行动,重在“行动”

时间:23-04-23    来源:   作者:宋文志    编辑:金刀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重在“行动”二字,关键是要引导他们立定读书之志,珍惜读书时光,做善于读书之人。

读书行动须立志。朱熹有言:“为学先须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12岁时,周恩来离开家乡到沈阳投靠伯父,进入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沈阳,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屈辱。在一次修身课上,当校长问他“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周恩来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身处旧中国的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新时代的青少年,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更应当树立崇高的读书目标: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当然,“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不应是随口喊出的口号和写给别人看的文字,必须化作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读书行动。

读书行动要惜时。古语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青少年学生要把握住这读书的黄金期,珍惜韶华、刻苦读书、潜心读书。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从首都北京到陕西梁家河插队。插队期间,习近平酷爱读书、刻苦读书,利用一切时间读书,正如梁家河村民形容的“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白天劳动的间隙,别人休息时他就看书;上山放羊,他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就坐在地上看书;晚上,他在窑洞的煤油灯下读书,一看就是半宿,鼻孔常常被烟熏黑。他把自己带的书籍读完后,就找有书的人借书看。有一次,他听说一位北京知青有《浮士德》,就徒步30里借来读,读过后把喜欢的诗词大多都背了下来。他回忆道:“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梁家河7年,习近平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不仅阅读了大量马列经典著作,还研读了大量哲学、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的书籍。由于插队期间没有荒废时间而选择博览群书,习近平不仅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也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青少年要向习近平学习,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抓住一切时间读书,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基础。

读书行动贵善读。善于读书才会读有所得。善读的关键是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和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一是善于培养定力。《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为了练就使自己学习时心绪不受外界干扰、在任何时间和场所都可以静心读书的能力,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也要摒除心浮气躁,抵制住各种诱惑,学会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安安静静地阅读。二是善于“挤”和“钻”。 对于没有功夫读书和读书看不懂的问题,毛泽东有针对性地提出“挤”和“钻”的方法。他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又说:“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青少年学生读书应学会“挤”和“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敢于和善于攻坚克难。三是善于求实效。青年毛泽东深受老师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影响,养成了边读边写的读书习惯。阅读《伦理学原理》这本书,他在书上写下了一万多字的批语,并将学习体会写成了一篇《心之力》的文章。青少年学生读书,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做到读、思、写结合,不断拓展读书实效,全面提高能力本领。(本网评论员  宋文志)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