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9-11-21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话说前有2012年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男生刘天宇30秒玩转魔方,获哈佛全奖录取,如今又有“00”后学生花三年时间在游戏中复刻学校,羡煞众人。
孩子玩游戏是否有可取之处?这是个不需要问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何止儿童,成人也需要玩游戏,需要通过玩游戏而获得快乐。我国古代先哲王阳明老先生就明确表示过,保持快乐是一种源于智慧和修行的能力:“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适时抛却苦闷的学习,寻找当下的快乐,所以通过玩游戏获得快乐很有必要。更何况英国科学家已经证实,玩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多巴胺这种令人快乐的物质,更从生理学角度肯定了玩游戏的必要性。
千万别小看玩游戏,游戏玩的时候也大有讲究。
首先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是有益身心的,时间的掌握必须科学合理。玩游戏一方面是人类趋乐避苦的本能,另一方面也是与学习工作的张驰结合。过份沉溺而致身心受到戕害的做法就不是玩了,而是病态。如今孩子大人都喜欢长时间地玩手机游戏,让面对面玩手机变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满屏都是争强斗狠,声效夸张粗暴,内容充满暴力、色情和金钱利益,这样的游戏极易让人沉溺其中。轻者让孩子眼睛近视,颈椎受损,背越来越驼,而且丧失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重者对他们的“三观”造成重创,成为“废才”。
其次玩也讲究寓智于趣。仅仅是简单地获得快乐,而不能调动活跃思维和健康情感的活动都是让人没有进益的,游戏也不例外。我国古代很多流传至今的游戏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七巧板、九连环、围棋、象棋、射覆、藏钩 、谜语,其中七巧板是我国古代被世界公认的益智类游戏,被叫做“唐图”,无一不是对智慧和技巧的考验。不能切中知识盲区,不能调动活跃思维,不能提高技能技艺,不能创造和发展审美,仅有简单而粗暴的情绪宣泄的游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无法久远传播的。前面所说的刘天宇玩的“魔方”和“00”后复刻校园,也是游戏寓智于趣的经典表现。
最后玩也需要持之以恒。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认为,成功的、健康地人生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爱好伴随终生,这个爱好将是对工作和学习最好的补充,也是最有效的释压途径。如果一个人能发展一门终其一生的爱好、兴趣,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众所周知,明熹宗不是一位好皇帝,但他的木匠活却是做得精巧绝伦,在游戏中发明的玩具更是被惊为天物。换做现代的普通人,他必然能成为市场千金难聘的“大师”。现在,我们每天离不开的微信,也是湖南洞口人张小龙玩游戏玩出来的。所以,我认为不玩游戏的人,一定不是正常的人,是违背天性的。
玩游戏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会玩游戏,不是吗?(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