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有技巧地讲好爱国主义故事

时间:19-09-09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随着香港动乱触目惊心的消息日复一日地传来,我前所未有地感觉爱国主义教育是如此重要。事实上,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在开展。它在每一节思政课堂上,在每一门学科的教材里,在每一次祖辈对美好生活的感叹中,还在周围环境一点一滴的变化时。我们从物质贫乏的时代走来,是经历了物质逐渐丰富的一代人,自身经历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与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但我们也能察觉到爱国主义情感在年轻一辈人心中的淡泊与复杂。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脱离了深刻地情感体验,无法充分理解和认同祖国的伟大。我认为,要使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地开展,关键在于有技巧地讲好“红色故事”。

我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红色教育会更有意义。如“红军长征”的故事是经典的爱国主义教材内容,我听过很多次。大概模板是——老师:“红军长征到底有多难?”学生:“缺衣”“少食”“没药”“后有追兵”。课堂里看似热闹极了。老师再问:“如果是你们,这样的困难都能克服吗?”学生们齐答:“能!”课上至此已趋“完美”,可以鸣金收兵了。但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就是一堂司空见惯的“样板课”,空洞极了。

在我所听的诸多课中,唯有一位老师没有按照这种套路操作,而是课前让学生3人一组进行“背战友行军”比赛,让同学们背着“伤员”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行军”,看谁先到达。几分钟下来,大家气喘吁吁。老师再把同学们请进课堂,讨论一下累不累的问题,再进一步延伸到红军长征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们感触特别深刻,课堂推进毫无障碍。

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中国故事会讲得更有针对性。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会让故事听起来要么很“假”,要么很“空”,会变成一次迂腐的说教。2012年6月20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G20峰会领导人合影后,胡锦涛主席俯身拾起掉在地上的一面小国旗。这样的故事分别讲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听,或者讲给有出国经历的人听,收到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不同的人讲述故事的方式一定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实地研学创设情境,远比空口说教有用得多。“半条被子”的故事,很多学生在教室里听起来觉得有点“作”,觉得好笑好玩,听得很不耐烦,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但如果我们是在博物馆里或者是在革命根据地艰苦的实地环境中,毋须多言,一切尽在情境中。我去延安,层峦叠嶂,触目一片灰黄,不用任何讲解,一股革命豪情油然而生。

中国故事要讲得精彩,还可以适当引进“新鲜血液”。从红色苏维埃时代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从令人惊惶的文革时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直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很多时事故事都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这样会让红色故事的讲述更有生命力,更丰满,更有血肉,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深思。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和非洲饥慌的画面相互映衬,让孩子们明白到中国科学家对世界奉献之巨;“三无”科学家屠呦呦矢志医学荣获诺贝尔奖,让孩子们了解到不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有先进的医疗技术;打砸之下一片混乱的香港和蓬勃发展的深圳,让孩子们看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稳定的法治和民生是多么可贵……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和引进时代新鲜“血液”,才能更有触动力、更有实效性,才能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