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9-06-27 来源: 作者:黄彦文 编辑:金刀
尽管近年我们在有意识地减少炒作高考信息,但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社会对高考这一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可以说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已经持续32年成为中国社会的“高热”事件,高烧不退,从未减轻热度。尤其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盼较以往迅速提升,伴随着高考高热态势而出现的“坑”越来越多,骗局乱象丛生,其原因值得深究。
通过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形成高考后骗局的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刚需缺口”,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群众需求越大,资源刚性缺口就越大;刚性缺口越大,竞争就越激烈;竞争越激烈,伺机而动的骗局就越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意识与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通过高考这条人才选拔通道改变命运的案例越来越多,高考“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据教育部《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25-6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17%,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是加拿大和俄罗斯,达到54%。美国和英国分别有44%和42%。日本和韩国分别为48%和45%。” 尽管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逼人,但出于人才发展前景的考虑,人们对高校仍然趋之若鹜,热情丝毫不减。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需求大,而现有资源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高考后不良分子为争夺这些资源的民众所设的“坑”就多。
如果是说高等教育资源“刚需缺口”是造成高考后“电信诈骗”、“山寨专家”、“野鸡大学”乱象的根本原因,那么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则是造成这一乱象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排名逐年下滑。放眼全国,无论是分布的数量、建设的规模和高校的师资以及设施等,还是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重要标志的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领军人物、师资团队等,高校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各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差距也越来越大。另外,还有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办学经费拨付等方面的原因,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差距大,985、211与其他高校的差距大等,都让高校“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怎能让社会大众不焦虑?所以,面对有限优质资源的激烈争夺,就更加催生了高考后的一个又一个骗“坑”。
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状下的高期望值,会让社会底层民众更易受骗。纵观高考后的骗局里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来自经济能力和见识阅历有限的家庭,他们穷尽全力就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不容有任何闪失。高考对他们如此重要,只能慎重抉择,就越让不法分子有利可图。所以,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骗局,都能让饱读诗书的考生上当受骗。高考改变命运的筹码如此之重,趋利避害的本能让他们无法忽视任何对己有利的因素,从而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设若是王思聪,接到犯罪分子高考资助的电话,一定会嗤之以鼻,纵使被骗了点钱,大不了当作做了慈善,更何况高考好不好,对他们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他们可以选择留学或者更多。往往是见识阅历贫乏,经济条件有限,“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家庭和孩子,才会陷入一个又一个高考的“坑”。当然,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考的“坑”,前不久中国富豪在美国上演的“高校招生舞弊案”,又一次丰富了我们的阅历。
社会选人、用人标准助挖了高考后乱象的“坑”。其实,“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过好生活”,然后再养育子女“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过好生活”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放羊娃”理论,这不是目光短浅,而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屈就与无奈。很多案例都能说明,“高考定终身”的影响,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一次高考失误,除了将你拒之好高校的门外,还有可能会让你的考研、择业、晋升通通受阻,而且无可逆转。在高校考研中,规定本科为“985”、“211”的学校不止一所;在择业的条件中,规定毕业院校为“985”、“211”的公司不止一所,甚至你绕过了本科是“非重点高校”的坑考取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出来依然可能会受到就业歧视;在职业晋升的途中,本科不是“985”、“211”,研究生不是响当当的名校,你进入所谓“核心团队”可能性还真小了不少。尽管国家在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单招,但社会在选人、用人上并不买账,学历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让我们在高考面前不得不直呼“输不起”。那么如此现状下,高考后电信诈骗、“山寨专家”误导考生填报志愿、“野鸡大学”当然屡禁不止了。
要让高考后骗局丛生的乱象标本兼治,就必须从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均衡高等教育资源,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展健全高校人才培养通道等方面着手,着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事业,同时规范社会人才选用途径,倡导科学用人观念,加强民众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认知感和认同度。
归根到底,高考骗局必须上下齐心合力治。(本网评论员 黄彦文)
责任编辑:金刀
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
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
评 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