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市州 高校 综合
 

评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论

如何寻找真正意义的教育

时间:19-06-04    来源:   作者:周楠良    编辑:金刀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构架人素养的艺术,是塑造人灵魂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关联。生命有差异性,也有重构性,生命的不断成长和成熟也潜移默化要求教育不断丰富和升华。

“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长青不老之保证。”这是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的语录。

2018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市级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怀化市教师培训师研修华中师范大学班”培训,从而开启了我武汉研修之行。

从2018年8月10日至16日,近十位授课专家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培训大课。内容从培训师的修炼、培训的策划与实施、优质培训课、名师工作室、心理游戏活动的运用以及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等方面倾情演绎,使我有了更深的积淀和感悟。

一、 教育必须有善意

早些年,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台,从健康的身心素养、基本的道德素养、基本的生存素养以及基本的学习素养四方面进行定位,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本意和底线是 “善”,一切教育从善开始,以善结尾。

美国的一所私立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所有老师都收到一封校长的信,内容是——亲爱的老师们: 我是集中营的幸存者,我的眼睛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瓦斯房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因此我怀疑教育。我的要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个有人性的人。千万不要让你们的辛劳栽培出有学识的怪物,有知识的疯子,受过教育的纳粹。阅读、写作、算术等学科只有在把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时,才算是重要。做一个懂得爱、善良、有人性的教师。

在怀化四中,有这么一位班主任,他叫马小兵,现在是八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他每一周把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表现、用一封书信寄给每位学生家长。孩子的家长从马老师的每一封信里,及时了解到孩子每一周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对症下药,查漏补缺。从七年级学生入学到现在,马老师一如既往地坚持寄书信,及时向家长释放极大的善意,得到了家长们一致好评,也打动了班上所有学生的心扉,马老师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口碑。正因为如此,班上学生学习成绩在全年级22个班集体中一直名列前茅,马老师班期期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这说明,教育的善意会潜移默化释放无限正能量,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古语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教育者,理应从善而教,切勿教人从恶,否则,后患无穷,毁人一辈子。

小说《雾都孤儿》有这样一个情节:奥利弗是个孤儿,在教区贫民院里长大,因为不幸的家境,辗转被小偷道奇儿带到举目无亲的伦敦一个贼窟,在这里他被窃贼头目费金言传身教、一步步训练成为一位老道的小偷,一个无知的孩子从此走上了一条无归路。这种叫人从恶的培训,与善背道而驰,谈不上是教育,他毁了一个孩子一辈子。

这使我懂得了教育的真正内涵,深感教书育人的事业神圣伟大,更深深懂得教育者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二、 教育是门有缺憾的艺术

在武汉培训期间,授课的谭念君老师再三告诫大家,“教育是门遗憾的艺术,总是在不断完善中完美。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培训期间,我曾散步到武汉卓刀泉小学门口,赫然看到校门口墙上有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的题词:“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孩子享受幸福的童年。”这也是在纷杂的教育现象背后顾先生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教育。教育者本身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学生也因为生命个性的差异,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只要适合学生可持续成长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哪怕它有再多的缺憾。

鉴于此,让我聚焦如下问题。

1. 警惕教师职业的倦怠感

查看百度,对职业倦怠(burnout)是这么说的,“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网上有机构调查表明,有轻微、中度和重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分别占86%、58.5%和22.5%。尽管不知其权威,但至少说明了一种趋势。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警惕这种情况的滋生和蔓延。

总有老师在经年累月的教学中滋生不良现象。备课,没有当初的热情、认真和细致,博览群书成了口头禅;作业,流于形式,批改成了任务;上课,暮气很重,职业中的“慵懒散”暴露无遗。尤其,个人专业化成长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抱怨声越来越多,提振精气神的措施想得很少,满脑子职业倦怠感。

长期的执教生涯以及不思进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自己专业化成长缺乏认识,培训不想参加,就是参加了,也形成了“听听很激动,想想有冲动,回去不想动”的被动局面,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长此以往,自己的教育教学也就很被动,甚至残缺,不能与时俱进。

2. 明确受教育的主体生命有差异性

生命的差异性表现在个人素养方面。有的孩子先天禀赋好,有的孩子先天有不足;生命个体的家庭环境差异性,塑造了各种不同生命意义的个体。生命受教育的环境不一样……从而导致有的孩子进步慢,有的孩子进步快;有的孩子崇尚科学,有的孩子热爱艺术等等。因而老师不能把他们放在一个天平衡量,允许花期不一样。要“让儿童成为儿童”,因材施教,心中始终铭记:正因为教育有这些参差不齐的缺憾,才有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童年与灾难为伴。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出生。屋漏偏逢连夜雨,接着,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9岁那年,他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一颗璀璨的星星。

历史上有许多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以及个人禀赋和爱好等不同的风云人物,他们在各行各业大展宏图,从而造就了这万紫千红的世界,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华丽乐章。因此,每位老师要做一个好 “伯乐”!

3. 好教师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教师绝对不是培训出来的,但一个不经过培训的老师绝对不能成为优秀教师。”教师首先要重视自己专业化成长历程,不断深化、丰富自己综合素养的广度和深度,要与时代同进步,与学生同进步。要始终明确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 其次,在自己职业成长的道路上,立德树人,牢记习总书记的话: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在把教育当成事业,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4. 不要把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当工具

初看,不太好理解,但从当今的教育现状来看,又不难发现蛛丝马迹。每每到中考和高考发榜以后,一些培训机构把曾在自己机构里培训学习的优秀生吹得天花乱坠。极力夸大培训机构的过人之处,而对学习主体的后天努力只字未提,好像培训机构就是学生的救世主!骨子深处就是把学生当赚钱的工具,全然不顾教育的初始意义。

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自由撰稿人、历史学者傅国涌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人最终不是机器,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从更高的意义上认识到“人是什么”,只有“把人当成人”,挖掘受教育者心灵最深处的“真善美”与大自然最本质的真善美和谐统一,教育方才显示强劲的春风!

现在,素质教育漫天叫,而各学校比拼的最关键因素依然是学生中考和高考成绩的数据。因此,每年暑假甚至寒假对优生的抢夺战都烟雾弥漫。各大名校提前招生,各种优惠,特长班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郑重承诺犹如 “雨后春笋”屡见不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个人专业化成长,以饱满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生命个体,全力成就他们的核心素养,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为你实施真正意义的教育而欢呼。(本网评论员 周楠良)

责任编辑:金刀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486号 湘教QSl-200504 湘ICP备12010102号-1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00- hn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2207750 举报邮箱:447038018@qq.com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信

二维码